德水观澜 | 文化“两创” 看德州如何发力


□杨萍

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文化”“旅游”“文旅”等关键词,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助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两创”的主要目的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突破再造,让文化由内焕新,迎来新生,是各地充分发挥优秀文化优势、资源优势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赓续文脉、融会贯通的生动实践在德州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歇。

文化“两创”落地生根,要坚持述往思来,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下功夫。德州位于海岱之间,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在此天然交融,文明根脉交相辉映,传统手工艺璀璨流光、浩如烟海。目前,德州开展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50余个,黑陶技艺、扒鸡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拥有5万多家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乡村企业和家庭作坊。优秀传统手工艺遍地开花、再焕新光,不仅打开了无数个展示德州优秀文化的窗口,也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被看见、被创新、被弘扬,为文化“两创”夯实了发展根基。

文化“两创”落地生根,要依靠数字驱动,在创新文化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呈现手段不断创新,“数字化”俨然成了打开传统文化发展“时代之门”的金钥匙。平面展板、多媒体屏幕、AI绘画、数字沙盘……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展示,让人们

足不出户领略古老手造技艺,身临其境般感受各种文化场景,不仅能让大众沉浸式感悟文化“两创”成果,也给予了我们审视、诠释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全新空间。借助数字化这道“任意门”,我们能把文化“两创”成果用更多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应用呈现展示,源源不断赋予中华优秀文化时代生命力。

文化“两创”落地生根,要借助文旅东风,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上下功夫。近年来,德州聚焦群众需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城乡书房38家,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000余场,同时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露营地30处,覆盖各个县市区。此外,热火朝天的“村BA”“村晚”、人声鼎沸的黄河大集、“燃爆”春节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各类文旅活动遍地开花。德州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触手可及的文化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大众生产生活,让优秀文化在“烟火气”中热起来、火起来。

德水古城,烟火年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任重道远,德州将继续聚焦本土文化精髓,守正创新、兼收并蓄,着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解锁更多、更精彩的文化“两创”故事。

(作者单位:临邑县临邑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