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产粮大市好“丰”景


田楠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产粮大市的德州,深谙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通过聚焦制种、智慧农机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绘就粮食稳产高产好“丰”景。

做强农业“芯片”。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都必须打造好“芯片”。在“吨半粮”产能建设上,德州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第一项便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此外,德州加大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多家育种机构,先后培育出德利农玉米、良星小麦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全市种子企业生产的小麦种子占全市用种量的90%左右。在常规育种基础上,我市应进一步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生物技术应用,通过创新品种联合攻关机制、搭建协同创新育种中心等举措,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力争培育出更多“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新品种,为“吨半粮”产能建设提供保障。

推广普及新农具。在今年的德州春耕生产中,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智能农机的推广和运用是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德州加快智慧农机发展,安装有北斗导航驾驶系统的大型拖拉机在陵城、乐陵等地的粮食种植、收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市智慧农机存在覆盖率低、农机类型单一等问题,这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智慧农机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需要农机生产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丰富农机类型,推动粮食从种到收全产业链机械化。此外,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力度,是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智慧农机普及的关键。

培育现代“新农人”。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吨半粮”产能建设创建以来,德州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设立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与50多名省级以上专家长期合作,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形成“一个工程、一个院士专家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工作机制。同时,在市县乡三级成立专家指导组、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常驻乡村一线指导,这些做法有效推动了农技人才下沉基层,保障了农业生产。在做好外引的同时,各级各部门更应做好内育文章,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逐步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追、“雏雁”培优、“归雁”回引的人才振兴新格局,为“吨半粮”产能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作者单位:陵城区宋家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