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实民生答卷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张明昭
12月29日,朱开国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小切口、大民生,接续办好18件民生实事,坚持目标化、清单化、项目化,用心用情用力把急事办快、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每年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一件件暖心实事,聚焦群众期盼,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筑牢幸福之基。
2022年,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交出了亮丽答卷,一件件民生好事实事落地生根,年初确定的18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又列出厚实的民生账单:开发设立公益岗和零工市场,新改建中心村卫生室,扩大中小学校午餐午休覆盖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升物业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提高孤困儿童、特困老人、长期失能群众保障水平,优化群众就医、出行、文化、健身休闲等便民服务。工作报告干货满满,真金白银,可以说整篇报告都是围绕着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而展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是检验党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身边事,当成政府心头事,统筹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用心用情用力把急事办快、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每年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折射出浓浓的民生情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来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需要真抓实干。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办下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明昭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