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恒力电机逆势增长:2022年营业额达4亿元,同比增长20%!

1月7日,天衢新区企业德州恒力电机生产车间内,7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每天从这里产出的舰船用电机,超过600台(套)。“我们的订单不降反升!仅2023年第一周就发货2000多万元,目前订单已排满整个4月份。”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飞说。

电机是轮船的动力源,恒力电机的前身为德州电机厂,始建于1966年,是国内最早的四家舰船用电机制造厂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舰船用电机生产基地,年产15万台套,曾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其中,船用电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都受到冲击,恒力电机却逆势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连续7年营收增长率超15%,仅2022年营业额达4亿元,同比增长20%。陈飞直言:“恒力电机逆势增长非一日之功,而是建立在持续创新和前瞻性战略布局的基础之上。”

乘上风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树”,一“雅”一“俗”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只要善于把握风口、利用风口,便能摆脱发展的瓶颈期、风险期,迎来新发展。

恒力电机逆势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抓住了新风口。2018年,中国风电行业呈现由陆域向近海发展的趋势。陈飞敏锐地意识到: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海洋风电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于是,企业在这一年进军海洋风电领域,专注于海洋风电电机的研发,主导制定了海洋风电电机标准。

陈飞坦言,海洋风电的开发比陆上风电更复杂,对产品的防腐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这也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以防腐性为例,研发前期常出现电机漆皮脱落、起泡、附着力不好等现象,这让研发团队一度陷入困境。每一项参数的细微调节,整套工艺流程都要重新验证,且因为流程繁琐,整套试验验证最长达1500个小时,研发人员几乎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公司研发部总监王强回忆说,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企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抛丸喷涂中心、风电生产专线、出厂试验平台、烘干喷漆隧道、盐雾实验室等,研发团队历经上百次实验,耗时大半年才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

如今,海洋风电电机成为企业的主营产品之一,是疫情期间拉动业绩增长的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3年间海洋风电电机营收额占到公司总营收额的28%,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创新升级

“研发人员是企业的‘宝贝’,企业研发的产品要具有不可复制性。在高新技术领域,没有长期的人才、技术积累,即使迎来了政策风口,也不一定能抓住。”在陈飞看来,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让企业有了抵抗疫情冲击的底气。

陈飞有一套自己的创新理论:吸纳外来、不忘本来、创造未来,企业多项突破性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以船用高速电机为例,每分钟转速达到6000转则称为广义的高速电机,以往,高速电机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船用几乎为零。恒力电机凭借技术创新,使2万至3万转电机实现量产,并突破8万转高速电机技术,和同等功率的电机相比,其重量和体积分别是其他电机的1/8和1/10,输出功率的效率却达到95%以上,填补了国内船用高速电机的技术空白。

“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左右,研发人员占到员工总数的30%。”陈飞介绍,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先后建立省级科研平台4个,市级科研平台2个,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成立了德州恒力-哈工程减振研究院,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从而达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为自己迎击疫情、实现发展积蓄动能。目前,企业共有2项国防发明专利、5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起草或参与起草7项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产品涵盖特品、船用、海洋装备、风电、轨交、航空航天等六大类、30余个系列、2000余个品种。其中,风电电机成功配套国内首台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种电机性能指标超过美国mil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类舰船。

部门帮扶

恒力电机生产的电机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仅定制化铸件就有600余种,1个月的铸件采购量达300余吨,疫情期间铸件的采购、运输成了企业最大的难题。“我们向相关部门递交了申请,部门第一时间帮我们办理了绿色通行证,确保了2000万元的订单如期交付。”陈飞回忆道。为了破解运输带来的难题,企业还拿着模具在宁津、潍坊、淄博等省内企业寻找铸件替代厂家,缓解燃眉之急。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奖励政策,发布了免申即享、稳岗补贴、助企开门红等多项政策包,3年来企业共获得政府资金奖励1500余万元,这让我们心里暖暖的。”陈飞说。对企业遇到的困难,相关部门设立工作专班,“一对一”跟踪服务,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疫情期间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问题。此外,为确保企业总投资6.5亿元的省重点项目海洋装备产业园建设,天衢新区创新实行“双线并行”审批机制,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眼下,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正在进行厂房地面施工,预计今年5月竣工投产,年可生产大型舰船电机450万kW、大型商用电机250万kW,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致力打造为集研发、生产和上下游产业联动、产学研一体的产业园区。“当前,省市区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政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很庆幸能够及早抓住这一政策风口,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得以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迅速抢占新市场。”陈飞说,未来,公司将以海洋装备产业园为抓手,全力争创恒力哈工程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取“十四五”末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利税5亿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孙耕 通讯员|韩哲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