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冀鲁边 | 河北盐山县: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革命文化

近日,由市委党史研究院牵头组织的“走进冀鲁边”媒体采风活动来到盐山县。在盐山大地上,党领导人民在与日本侵略军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涌现出马振华、邸玉栋等众多铁骨铮铮的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

采风组一行来到盐山县千童镇后韩沙洲村,这里有马振华烈士故居。“我爷爷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足迹踏遍了整个冀鲁边区,到过无棣、宁津、黄骅、海兴、南皮、东光等。最后,他担任津南特委组织委员、津南地委书记。1940年9月,到宁津组织一次县级领导干部会议,被敌人侦察到。被敌人包围,他沉着冷静,指挥同志们突围,最后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35岁。” 马振华烈士的长孙马新义说。

随后,采风组来到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和救国会成立的广场旧址。盐山县政协原副主席吕少军讲述了1937年7月15日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和救国会成立时的有关情况。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和救国会成立前夕,曾召开三次关键性研究会议。旧县镇(今千童镇)北街小学曾是主要会址及办公地点。

“韩集伏击战是冀鲁边在抗战史上一次比较著名的战斗,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在韩集盐旧公路两侧发生的一场和日军的激战。”在韩集伏击战旧址,吕少军说,1939年1月21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七团在盐山县韩集村西伏击了由盐山县城准备到旧县镇安据点的日军中队200余人。经过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击毙日军中队长西村,缴获大量弹药物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抗战两年总结中,曾把韩集伏击战作为平原战斗取胜的光辉范例,予以表彰。

盐山县庆云镇政府一级主任科员周杰在庆云古县衙衙署二堂向采风组讲述了马颊河罢工斗争的情况。

走进盐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翻阅几十年前的报刊书籍,浏览展现传统文化的老照片、老物件,还有曾经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小人书、宣传画,把参观者瞬间带回红色年代。

盐山县烈士陵园坐落于盐山县城区,陵园西部建有烈士纪念碑,1955年修建,正面楷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东侧“争和平争自由革命烈士精神不死”,西侧“为民族为解放中华英雄遗范永存”。

近年来,盐山县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县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35万字的《沧州红色记忆盐山卷》和《周贯五画传》,编辑创作出剧本《抗日英烈——马振华(连续剧)》,进一步赓续好盐山的红色文脉。同时,盐山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迁建烈士陵园。目前,迁建工作正在优化设计方案,拟规划建设烈士墓安葬区、迁建老烈士陵园烈士墓、新建纪念碑、烈士英明录纪念墙、烈士骨灰存放祠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场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胡兵 通讯员|冯腾飞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