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临邑:培优引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6日,我市召开“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临邑县专场。临邑县政府副县长、邢侗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明刚,临邑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法睿,临邑县经贸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洪圣,临邑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彦雪,临邑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佳君出席发布会,介绍临邑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临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宵衣旰食抓工业、解放思想谋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新驱动聚势赋能,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运行调度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今年以来,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监测预警,坚持每月调度、逐企业分析研判,增强运行监测调控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1-5月份,16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2.48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实现营业收入156.48亿元,同比增长6.09%;上缴税金4.47亿元,同比增长68.18%。

突出转型升级 主导产业发展步伐稳健

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半导体、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五大重点产业,规划布局了12条标志性产业链,落实“链长制”,实施产值倍增计划。五大重点产业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16家,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1%,1-5月份,实现总产值125.6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2023年度,已争取的10个省重点项目、20个市重点项目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来源于五大产业。启动建设了济南成果转化园、精细化工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高端化工产业方面,成功举办德州市2023春季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设在临邑县瑞来项目现场,该项目年产顺酐20万吨,总投资12.84亿元,占地300亩,预计8月份竣工投产,恒源石化由传统化工产业转型为新型材料产业,核心装置设备安装已完成92%;薛记食品大供应链项目推进顺利,年产各类炒货制品及休闲食品10万吨以上,建设大供应链中心,针对华北大区和华东大区进行集中配送,日吞吐货量在800吨以上,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侗芯谷”半导体产业园引进了德芯制造、静杰电子等项目,临邑半导体产业实现从零到有、集群崛起。

突出项目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今年以来,34个项目集中签约,21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实施了总投资501亿元的57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和100个县级重点技改项目。一方面政策引导,积极为企业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设备更新奖补、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激发企业投资动能;一方面坚持以“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为重要抓手,以高质高效服务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每月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靶向破解信贷融资、产销衔接、用工物流等难题,加快形成实务工作量。1-5月份,已完成工业投资18.6亿元。

突出企业培育 工业发展迸发新活力

以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点的中小企业为培育对象,建立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深入实施遴选发现、梯度培育、创新引领、精准服务、典型带动“五大”行动。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瞪羚企业达到10家,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家。今年以来,13个项目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3家企业入围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家企业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入选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奥福环保入围2022年度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属全市唯一。厚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17家企业获得德州市科学技术奖,连续2年获批数量位居全市第一;瑞博龙化工获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齐鲁晟华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奥福环保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突出数字赋能 提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制定《临邑县“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活动方案》《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依托半导体产业园、京德数谷产业园两大园区,强势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临邑县企业与上云服务商进行对接,规上企业上云数量达到60余家,获批山东省 DCMM贯标试点县。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31.56%,占GDP比重为1.43%,全市第四;计划围绕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提供支撑。

突出纾困解难 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健全完善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面向全县筛选了106名CGO联系服务148家规上企业,制定了《首席政府服务官考核实施细则》《企业诉求闭环解决管理制度》,构建起企业服务中心协调调度、各涉企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县领导会商督办、CGO全程参与的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陆续解决企业诉求100余件;线上线下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开展招工大篷车送岗下乡巡回招聘会,组织有用工需求的50余家企业分赴12个乡镇开展现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4000余个。制定了《临邑县青年学生就业生活补贴实施细则(试行)》,每月给予300元生活补贴,累计陆续为58家企业800余名青年学生发放补贴118万元。

下一步,将按照省市关于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决策部署,在工业经济发展上率先突破,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县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临邑力量!

答记者问

近年来,德州市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工业企业全面转型,扎实开展“工赋德州”专项行动,请问临邑县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

邢法睿:近年来,临邑县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全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0.51%,在全市数字经济考核中位列第三。目前,临邑县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工业企业7家,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31.56%,占GDP比重为1.43%,综合排名全市第四。

一、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制定了《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依托京德数谷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两大示范园区,强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先后引进金邑数科、嘉雪纳、传化物流等10余家软件、互联网企业,给予房租减免、用工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其对接本地企业。投资11亿元的传化物流智慧公路港项目具备交易、信息、专业运输、专业仓储、流通配送和转运六大中心功能,打造集“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中国公路物流新生态,目前已为金秋棉业等多家企业提供货运服务,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0%以上。京德数谷二期已封顶,下步将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产业,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和超低价青年公寓,为每个创业公司提供10万元无息贷款,不断壮大临邑县软件产业。二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侗芯谷”半导体产业园投资52亿元,瞄准深圳、上海等地半导体产业在全国布局的机遇,引进静杰电子智能早教机器人全产业链项目等7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9.7亿元,德芯智能科技、静杰电子正有序试生产。目前,全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规上企业7家,预计年底规上企业可达12家,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

二、加快发展产业数字化

一是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全县累计开通5G基站642个,实现城区及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居民小区均具备千兆光纤接入能力;谋划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多次与重庆忽米网对接商谈并明确建设方案,结合“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建设临邑县产业服务平台,为临邑县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二是不断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邀请省内外优秀软件服务商来临邑县对接,为企业“一对一”诊断把脉,打造了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去年以来,全县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累计超过30家,获批省市补贴800余万元;规上企业上云数量超过60家,5家企业入选德州市星级上云企业,科顺建材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入选德州市五星上云企业,并评为省级智能工厂;5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定,29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名单;8家企业入选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临邑县“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入库培育名单;8家企业入选DCMM试点企业名单,临邑县被确定为山东省2023年度DCMM贯标试点县。

下一步,临邑县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学习行业领军企业的优秀做法,为数字经济发展增添动能。

一是夯实产业数字改造基础。构建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尽快落地,构建产业“数字底座”,为中小企业提供体系化、结构化的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不断提高重点工业企业的装备数控化率和设备联网率,完成50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以上,培育两化融合贯标、DCMM贯标企业10家以上。  

二是大力培育“晨星工厂”。完善“晨星工厂”培育机制,建立“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晨星工厂”梯次培育队伍,出台配套奖励政策,推动天鼎丰、洛杰斯特物流、宏顺包装等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晨星工厂”建设,支持企业对高耗能、高价值工业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生产、研发、经营、运维等全流程数据汇聚,开展设备预测维护、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智能控制、市场精准营销等数据创新应用。

近年来,临邑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请问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及主要做法有哪些?

王洪圣:多年来,临邑县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宵衣旰食抓工业 解放思想谋发展”的工作定位,突出实体制造业招商,主要成效有三项。

一是工业基础不断壮大。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家,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0家,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招商引资企业。

二是财源建设的主力军。2022年度,全县纳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29家,纳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3家,纳税过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37家重点企业中,索通、齐鲁晟华、金锣等招商引资企业超20家。

三是促进发展的加速器。2020年新开工招商项目20个,投资总额75亿元;2021年新开工招商项目26个,投资总额150亿元;2022年新开工招商项目41个,投资总额135亿元,位列全市第二位,成为助力临邑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临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顶层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个月不少于2次外出招商,各招商单位负责人亲临一线,常态化招商,形成了部门、园区、乡镇(街道)“三位一体”的大招商格局。

二是载体功能完善。高标准建设了东部高新区、北部化工园区、西部经济开发区等三大园区,重点实施了高端装备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济南成果转化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招商重点明确。依托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科研院所、央企国企等高层次人群,瞄准北京、天津、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围绕高端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县域主导产业,以商招商,延链补链。

四是激励政策到位。临邑县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实现了企业、部门、人员的全覆盖。对投资企业的激励政策直接落实德州市文件规定,对完成招引任务的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对成效明显的一线招商人员,优先提拔重用。

如何有效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王彦雪:临邑县十分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径,打造科、财、税“横向联动”和乡镇(街道)“纵向联动”的培育体系,提前介入提供优质服务及政策支持,不断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目前已提交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44家,成功入库38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厚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组织以企业科技成长路径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赋能培训3个班次;深入186家中小型企业开展调研摸排,对43家重点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项辅导,截至目前已上报材料10家,其中3家新申报;预计第二、三批申报企业13家,其中新申报12家。

二是推动综合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临邑县化学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引领,聚合联动高校院所、国有资本、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牵头建设德州市高端化学药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一个主体多元、资源集聚、协同共享、开放运行的综合性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融通,带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积极申报省、市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丰富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载体建设。今年以来成功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成功获批的市级平台有新型研发机构2处、重点实验室2处、技术创新中心1处、创新工作站2处;山东洛杰斯特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提报的德州市高标准智能物流中试基地获批2022年度德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三是构建优良创新生态环境。广泛深入宣传创新券补助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创新券购买服务,目前省市县创新券补贴近20万元,降低企业项目研发成本;支持科技服务型企业发展,发挥省级众创空间——巴瑞M-Lab空间作用,通过建设“科技飞地”不断强化人才引育与企业孵化功能,推动中小型企业科技目标快速实现。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临邑县发改局做了哪些工作?

张佳君:一是聚焦营商环境,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成立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定《临邑县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临邑县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任务分工方案》。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手册及现场解答等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全面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举措和成效。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已争取1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20个项目列入市重点。成功承办德州市2023春季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设在临邑县瑞来项目现场,在2月14日召开的全市发改工作会议上,临邑县荣获全市重点项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三是聚焦绿色低碳,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加强“两高”项目管理,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做好重点用能单位监督管理、能耗在线监测调度、能耗效益产出评价等工作,坚决把高耗能、高排放、能耗大户的产品消耗水平降下来,切实降低万元GDP能耗水平,为新上优质高效项目增加更多指标和空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