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推动老年教育下沉基层, 德州:夕阳红添彩“田园美”

8月15日上午,平原县老年大学前曹镇分校迎来一批“学员”,他们带着笔记本和笔,去往不同教室。“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来学习种植技术。”学员王安基乐呵呵地说,“家门口就有学校,还免费教知识,村里有不少老年人来呢。”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广大农村老年人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市将老年教育有机融入乡村振兴,着力建强农村“三维一体”办学体系,不断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激活乡村银发力量,让老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老有所为。

“三维一体”办学 赋能产业振兴

与王安基前后脚进入学校的,还有他的邻居荆延枝。“我和老王上的不是一门课,我学的是养殖技术。学校通过远程教育平台邀请专家指导,这节课讲抗病,我得好好听听。”荆延枝快速走进教室。

教室内,墙上挂着的电子黑板已经通过远程教学平台与平原县专家连线。开讲后,教室里坐着的10余名学员,都拿起纸笔认真记录。

前曹镇分校的热闹景象,是我市构建农村基层办学“榕树计划”、远程教育“指尖工程”、合作办学“同舟项目”“三维一体”办学体系,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下沉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2022年,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大学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将老年大学嵌入乡镇党校,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展远程教学。同时,要求农村基层聚焦本土产业,强化品牌意识,开展特色教学。

平原县老年大学桃园街道分校开设了电商助农课程,学员们学以致用,打开特色农副产品销路,“富头脑”的同时也“富了口袋”;夏津县香赵庄镇老年大学为村里老年人开设智能手机培训课程,积极助力养老认证……目前,全市建立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1822个,“三维一体”办学体系获评山东省终身学习教育品牌。

搭建“银领智库” 助推人才振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6月中旬,在庆云县庆云镇老年大学教学点,“土专家”王荣军带着学员,在田间地头普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知识,品种搭配、播种密度、防治虫害等内容,他都一一教授。“王老师讲得细致又生动,我们学到了很多。”学员王瑞章说。

今年60岁的王荣军,是王古泉村党支部书记。去年,王古泉村拿出260亩土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均收入比往年同期增加了近100元。

庆云县委老干部局在全县启动征集“银领智库”人才时,王荣军被聘请为县老年大学教师,负责农业生产技术教学。今年3月,王荣军被纳入到德州市“银领智库”。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积累了数十年的农耕经验,通过老年大学这个平台,可以把好的经验传授给更多人,激活乡村实用人才‘源头活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张云生介绍,依据我市出台的《关于组建德州“银领智库”的实施意见》,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集人才信息储备、查询、配送与反馈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银领智库”队伍,致力于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今年54岁的王义也是其中之一。他扎根基层30年,是齐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和栽培很有研究。“王老师不仅善于培育良种,也很擅长教学,定期给我们传授防赤霉病等技术,帮助我们增产增收。”华店镇后拐村村民赵金城说。

目前,全市已选树首批发挥作用意愿强、有较高专业造诣和影响力的老干部专家型人才164名,建有“银领智库”队伍92支,在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文学艺术等10余个专业领域持续发挥作用。

丰富群众生活 助力文化振兴

近日,乐陵市丁坞镇杨盘村村民三五成群,来到该镇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校长贾希亮正带领着20余名学员伏案作画。“这是德州非遗项目农民画,创作者都是镇上的村民,画的也都是咱们的身边事儿。”贾希亮向参观者介绍,并鼓励他们现场体验作画。

“早些年可不是这样的光景。”村民卢万堂回忆道。丁坞镇是纯农业村,过去一到农闲时节,打麻将、玩扑克就成了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家庭矛盾和邻里争执也时有发生。现如今,来镇老年大学学习农民画,成为村民们的新追求。“除了创作农民画,乐陵市还定期派教师指导教学教研工作,研究探讨怎么把宣传党的‘三农’政策、推进乡村振兴、赞美农村新变化等内容编成歌曲、舞蹈、小品进行表演。大家爱听爱看,参与度特别高。”贾希亮说。

目前,全市各乡镇已培育基层老年文艺骨干500余人,成立老年秧歌队、文艺队、合唱团等队伍100余支,开展系列文艺汇演800余场,广大农村老年群体有了展示自我、互动融合的文艺舞台,推动实现文化振兴。

打造游学品牌 促进生态振兴

董华是德州老年大学资深学员,今年5月参加了学校在夏津县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颐寿园“游学养”基地开办的“游学养”体验班。“玩得好、吃得好,还能了解许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这一趟特别值。”董华对此次游学印象深刻。

2022年,德州老年大学承接了省级课题《老年教育“游学养”结合实施路径研究》并成功结项,在课程设计与游学线路规划等方面注重资源共享、协同赋能,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引导学员在学中游、游中养、养中乐,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打造游学线路时优先选择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依托夏津县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乐陵千年枣林等天然景点,打造4条精品线路。”德州老年大学副校长姜维介绍,游学过程中,除了向老年人介绍景点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外,还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融入其中。

今年6月,全省老年大学游学工作推进会召开,姜维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围绕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和黄河文化传承工程,聚焦鲁西北“游学养”产业资源,宣介了德州“游学养”在乡村公共服务层面上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的工作经验。

强化思政教育 推动组织振兴

“今天,我们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质化运行等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日前,在陵城区临齐街道,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马德军应邀授课。参加培训的“法治带头人”中,不乏农村老年人和乡镇离退休干部。

“我们依托乡镇党校的政治属性和党建功能,建立农村老年教育‘1+1+ N’课程体系,即1门思政课程(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体)、1项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N个专业课程(符合农村老年人兴趣、特点的农技、文体课程等)。”德州老年大学副校长刘桂青说。

目前,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已开展专题党课400余次,实现乡镇在职党员干部与离退休干部同频共振,推动全市党建示范村由1422个增加到1906个。

此外,德州老年大学大力推广“有声音乐党课”“红色英语”等课程。“我们充分发挥市级老年大学的示范指导职能,利用‘同心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熟经验,在乡镇党校探索推广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的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轮驱动’,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德州老年大学校长康荣胜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石秀秀 通讯员|王宁宁 刘泽众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