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硬支撑 激发新动能——我市打好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系列综述之五

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数字农谷项目已建成投用。记者 杨戈 摄

□本报记者 王贺

高质量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动力源。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构建“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滚动推进机制,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增后劲的关键性举措。全市上下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大抓招商的导向更加鲜明,精气神更加充盈,呈现出项目建设持续提速、科技含量持续攀升的好势头。

据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我市610个省市县三级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190亿元;103个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11.3亿元;130个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8.8亿元,为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牢投资这个支撑项目建设千帆竞发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居全省第3位。”10月26日,记者在我市前三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谋划推进实施61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并扎实推进众多城建项目、技改项目,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督导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一个个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眼下,走进全市挂图作战重点项目长河公园续建工程,绿化、亮化、园路铺装、节点铺装、器械设备安装、构筑物及部分建筑物施工均已完成。同样属于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的东风路跨岔河东大道立交桥工程,主桥四联箱梁目前已浇筑近半。

作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标杆和示范,今年全市52个挂图作战重点项目中,共有实施类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139.99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16.66亿元。

在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下,前三季度,全市各类投资持续增长,项目建设千帆竞发。

——各地项目建设有规模、更有速度。位于夏津县总投资10.5亿元的城市央厨智慧港项目,自今年开工以来始终超时序推进,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的103.53%,今年底就可实现部分投产。在禹城市,总投资6.8亿元的禹城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同样快马加鞭,现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7.45%。

——产业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则打通地域发展脉络,舒展区域发展筋骨。在陵城区,大宗旱河大桥基本完成梁板架设。该桥是临武高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部建成后,德州东出山东半岛至少可缩短1小时。前三季度,我市共有5个高速公路项目、2个高铁项目顺利推进,现已完成投资51.88亿元。

——产业、城建项目提速,民生投入也实现同步增长。前三季度,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年初确定的18件民生实事6件提前完成。中心城区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177栋楼宇的4716户居民从中受益。东部医疗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妇女儿童医院东院区均有望年内竣工。同时,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31所、新增学位1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4所、新增学位2.5万个。

一个个规模体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为经济运行夯实了“稳”的基础、累积了“进”的因素,全市高质量发展不断获得强劲动力。

抓牢有效这个灵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有效是投资的灵魂。新形势下,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关键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往哪投”“谁来投”“怎么投”,切实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

立足德州实际,国家、省重大战略为我市加快项目建设带来重要机遇。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月22日,我市成功举办第八届(夏季)央企投资发展会议暨“融入京津冀国企德州行”活动,42个项目集中签约。今年以来,全市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123个,到位资金79.9亿元。

——全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我市加快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工程,前三季度,全市51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53.7亿元。加快实施130公里的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沿线同步建设的马拉松、自行车赛道已竣工。

——深化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新开工省会经济圈项目43个,传化“公路港”城市智慧物流中心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

依托自身优势,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切入点。

德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今年我市围绕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这一目标,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各县市区几乎都有物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位于德城区的凯德现代冷链物流园区项目9个月完成年度投资96.7%,今年底即可投入使用。9月23日,天衢新区数字智慧物流港开园,皇家小虎华北“超级工厂”等3个项目首批签约入驻。

农业基础雄厚,同样是我市的独特优势。4月9日,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吸引了同福、航天食品等一批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落户。该园区未来将朝着打造中国北方“食谷”和全国知名预制菜产业基地方向持续发力。

向“高”向“新”,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着力点。

10月16日,山东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在天衢新区通线。包括该项目在内,中国有研科技集团已在我市建设7个项目,投资达百亿元。以有研系列项目为龙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市快速发展。目前,我市涵盖单晶硅制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下游应用等环节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今年,我市重点培育电子信息、高端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和12个标志性产业链,一批相关产业沿链布局,集群优势迅速显现。前三季度,全市各优势产业不仅新项目持续落地,既有企业也持续提档升级。截至9月末,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

随着越来越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建设、加速推进,我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均稳定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8%,分别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2%,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抓牢机制这个保障统筹谋划协同发力

扩大有效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持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完善项目建设全链条服务体系,才能把项目建设各环节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形成加快推进有效投资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围绕优化服务,我市持续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市“一码验收”,简化竣工验收结果证照;“双线并行”,打造“多证联发”极简审批模式;推行项目审批“一链办、两码通”改革,审批提速70%……伴随各种改革创新举措频出,重点项目落地速度不断加快。

3月份,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涉及东部医疗中心项目的一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必须当天办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协助全面梳理办理流程,审核材料要件,采取“信用+承诺+容缺”极简办,仅半个小时就为信誉企业办理了施工许可证。

临武高速项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及4个县市区,工程建设方案审查权限在县级,项目单位需要准备4套材料,分别要到4个县、进行4次评审、交4次费用,每次至少需要20天时间。对此,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协同发力,与相关水利部门对接,统一组织召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专家评审会,变多头评审为“打包”评审,大大缩短审批时间。

积极服务项目,更要善于谋划项目。

为推动项目建设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今年我市组织开展德州市重点项目谋划储备竞赛,聚焦重大战略、重大产业、重大园区、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储备项目,第一阶段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14个,第二阶段初步谋划项目430余个,持续为扩投资、稳增长提供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全力争取省供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积极拓展项目建设空间。扎实开展第二轮项目谋划竞赛活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盘子。”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锦在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