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解思维擦亮“ 办德好”——我市打好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系列综述之四

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发展活力迸发。记者 刘振兴 摄

□本报记者 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 杨鹏 张芹

今年以来,我市高标准推进“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坚持“有解思维”,重点围绕打造集成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等,紧贴企业群众办事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标准谋划推进一批“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力争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一批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难题,带动全市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窗口服务升级打造集成高效的政务环境

把实施个体工商户“五零登记一体化”改革,作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今年的“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主要是为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这个项目通过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全方位便利化改革,降低个体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时间、材料、成本达到全省最优水平,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主体活力显著提升。”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一科科长宋超说。

“零时间”是指推出个体工商户微信端智能审批,实现掌上审批秒办;“零材料”是通过搭建平台,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个体工商户注销免提交清税证明;“零环节”是调整个体工商户家庭成员之外变更经营者的方式,由原来的“先注销、后设立”,改为可以“直接申请办理经营者变更登记”,简化办理流程;“零成本”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帮办代办、免费邮寄、免费打印等服务,省内率先实现为全部新开办个体工商户免费发放实体印章和电子印章;“零跑腿”是通过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监测分析,推出贴近个体工商户需求的政策礼包,个体工商户不必跑腿即可享受政策。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已为个体工商户免费发放印章2.6万余枚、帮办代办9.6万余次、邮寄1400余次,累计节省费用1200余万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全面对标现行评价指标体系和全国最高标准,做好必答题,还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解决突出问题,擦亮“在德州、办德好”营商环境品牌。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争先进、全省保领先”工作定位,谋划和实施了4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目前4个项目已提前完成、初见成效。

其中,人社一件事“打包办”综合服务新模式,是为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多窗口办理、多系统登录、多表单填报等问题。市人社局重构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将57个高频服务事项分场景打包办理,服务对象只需通过“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填写“一张表单”,即可一次性办结多个关联事项。截至目前,整个项目已建设完成,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企业招用员工一件事等11个“一件事”上线运行。

同时,针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提升,今年9月上线了企业社保批量增员和减员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将窗口工作人员后台登录由人社内网移至“山东通”登录,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审核办理。9月28日,省人社厅印发通知,将我市一件事“打包办”综合服务新模式列入全省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创建清单,为提升全省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德州经验。

为市场主体办实事解难题提供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

为深入缓解投融资难(贵)问题,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探索建立了“重点金融服务企业(项目)工作制度”,通过市场化、多维度评审“重点金融服务企业(项目)”,创造条件推动金融机构“应投尽投”。“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建立金服制度促进金融资源畅通的实施方案》,建立融资评判机制。”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银行保险科科长张芹介绍,此外还创建“市场评审+公共评审”的双层评审模式,组建德州市金融服务公共评审专家库,对风险基本可控但需要增信的“应投类”企业(项目)进行“公共评审”,为企业(项目)融资提供双层通道。建立德州市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工作机制,“面对面”倾听企业情况,“拆解式”分析企业难题,“精准化”提出适配性金融服务方案。

自金服制度推行以来,我市已组织13家企业参与“公共评审”,其中10家企业顺利通过,5家企业获得贷款2100万元。通过“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已收集26批次42家企业反映的45件问题,目前已办结22件,解决融资需求23.4亿元。自8月18日“线上金服大厅”正式上线以来,各县市区积极推动辖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使用平台发布需求,对提高企业融资效率、扩大贷款投放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10月13日,全市共有129家企业通过平台自主发布融资需求,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51亿元。

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一样,无论是市交通运输局将“全省率先打造高速公路联合执法德州样板”作为争先项目,还是市市场监管局实施专利预审拓展工程破解发明专利创造难题,或是市发改委提出的“一企一册”打造客户安全可靠用电环境等,这些“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都是在保障有力要素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多措并举勠力同心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今年,市委政法委聚焦矛盾纠纷化解、涉企案件评查等重点环节,确立了2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评查。

市委政法委坚持将涉企案件专项评查作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将企业反映强烈、可能存在执法司法问题、影响企业发展的涉企案件列入评查范围,以强化执法司法活动监督为重点,组建评查小组,采取交叉评查、集中评查等方式,重点查找涉企执法司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执法司法顽疾,通过紧盯问题整改提高政法机关涉企案件办理质效,实现整改一案、规范一类、治理一片。

今年以来,市检察院以营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着力点,谋划制定40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助力推进德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县两级检察院均成立以检察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营商环境办公室,制定实施意见方案18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14个,检委会专门研究重大涉企案件23件。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媒体发布会3次,召开营商环境座谈会5次,了解企业发展诉求,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制定针对性举措21项,逐项明确责任人和责任时限,确保问题逐一有效解决。

市检察院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基层检查院工作评价和检察长述职内容,每季度召开重点项目推进讲评会,晒落实进度、晒推进举措、晒工作成效,合力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督促强化责任落实。

“我们将努力做到双向对接、精准服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主动对接职能部门、能动履职依法护航,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安小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