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 | 陵城区郑家寨镇:​ “共治、共建、共享”聚志愿力量 暖群众心窝

郑家寨镇紧紧围绕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一中心,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探索出一条“共治、共建、共享”的实践模式,实现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不断增强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五有”标准,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强化阵地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整合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个点、62个志愿服务站、N个爱心商户。其中,投资1200万元,打造集文明实践、乡镇党校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面积达2800平方米。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

强化队伍建设。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进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理论宣讲、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文明引导等方面的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各村,发挥村级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的力量,组建了187支村级志愿服务队,积极动员乡贤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丰富志愿活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石膏绘画”“全民健身比赛”“全民阅读”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一周一实践活动”,累计走访入户人、解决问题3200个,开展志愿活动12100次。

创新实践项目。打造了“正在讲”“郑好办”等志愿活动项目,累计开展活动360余场次,切实把党的理论、惠民政策转化为“家常方言”“朴实道理”,送到寻常百姓家。

完善推进机制。由镇党委书记任实践所所长,并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全镇村庄考核体系,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范畴,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支持、群众自愿捐助为补充的保障机制,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美德+信用”,推动文明实践创新发展

建立推进机制。将“美德+信用”机制纳入全镇重点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和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列出专项资金,出台《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依托镇村文明实践场所,设立64个美德信用积分兑换点,群众可根据参加志愿活动获取积分,并换取挂面、水杯等生活用品。今年以来,共有2800余名群众通过积分换取文明实践小礼品。

打造美德讲堂。围绕美德诚信、模范故事、文明行为、文明礼仪等内容,开展了道德模范讲故事、《如此生活》进乡村等活动,营造人人讲美德,事事讲诚信的社会风尚。

评选美德信用之星。在全镇每半年评选一批政治素质优、文明水平高、诚信意识强、工作作风好的模范榜样,并作为美德宣讲的素材。截至目前,共评选出62位美德信用之星,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倡导了诚实守信、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探索“共治共建共享”,拓宽文明实践新路径

积分赋能基层治理,奏响共治大合唱。通过实行“四治融合”居民积分制和“美德信用”积分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村风和淳朴民风。以基本需求设置积分项、以向善需求设置加分项、以治理需求设置减分项,在积分设置、积分评比、积分运用等方面不断创新,调动大众参与,不断推进积分制的有效落地。

“政务+志愿”,探索共建新途径。通过与部门协同、社会联建、单位结对,提供爱心早餐、三夏抢收、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创建“郑好办”、“正在讲”、“康复健康小屋”、“撬动社会力量 共建爱心救助”等品牌,打造大宗家抗战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群众幸福“加码”。

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建设共享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组织群众在“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柿柿如意党建联合体”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植物科普、民俗体验等活动。以杨马村马建文家庭站为阵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织应征青年到家庭站中开展应征青年第一堂课及征兵政策宣讲活动。在共治共建共享中提升群众幸福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王秀青 通讯员 | 王月新
审核 | 王秀青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