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社局最新发布!涉及就业、社保、引才……

11月13日,我市召开“民生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二场——德州市人社局专场,邀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洪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尚键,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焦方兵,市社保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李春岭出席,介绍市人社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的相关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以来,全市人社系统着力惠民生、促发展、建和谐,扎实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便民服务等各项工作,推出城乡公益性岗位、稳岗惠企补贴、上调养老金等一批实事好事,打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社保参保扩面等一批创新典型,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创建城市、全国新业态技能培训重点联系城市。

突出就业优先,服务好企业和劳动者

我市先后出台一稳三促20条、稳岗返还补贴、企业用工补贴等系列政策,今年1-10月城镇新增就业55035人,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的110.1%,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年多来,全市已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3.4万人。

一是畅通企业和劳动者供需对接渠道。把服务企业招工和群众求职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千名人社干部进万企”“人社局长三进”(进校园、进市场、进直播间)等系列活动,组建人社用工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动态收集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依托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公共招聘网站、外出招聘对接等免费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已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507场,基本实现了“周周有招聘、天天有直播”。为了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我市还积极争取入选了全国新业态新模式技能培训重点联系城市,全省仅4家。公布快递员、汽车代驾员等36项新业态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1-10月已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3.3万人次。三年多来,已累计开展培训34.9万人次。

二是抓实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启航扬帆计划”,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推出“人才夜市”“千人实习实践团”、推送公开信和政策清单等十项措施,发布8700多个机关事业岗位招考招聘计划,募集就业见习岗位6922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岗位8729个。招募“三支一扶”基层大学生数量居全省首位。面向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行动”,常态化问需求、送岗位、抓培训,1-10月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26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9%。帮扶困难人员就业3943人,完成146.04%,努力为重点群体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为了帮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创新搭建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乡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34个、村级就业服务站4998个,开展“村级零工超市”试点,把岗位推荐、需求收集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公岗扩容提质行动,因地制宜开发护林员、快递代办员等30余种特色公岗,今年新开发岗位51887个,新上岗群众4.1万人,在岗总人数达到7.8万人,在群众增收、基层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多重作用。为了解决老百姓冬冷夏热、“马路边上找活干”的难题,今年将零工市场建设列入全市民生实事,按照“九有六服务”标准,在全市12个县市区的城区、20个中心镇特色镇全部建立公益性零工市场,让劳动者更体面、更有效地找到活、挣到钱。11月1日,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实地观摩推广德州经验做法。

四是全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五敢”部署,大力实施“乐创德州十大行动”,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毕业生等“五类人员”返乡创业。在全省率先推出创贷+商贷+政府补贴“一套手续、一站放款”的特色服务模式,新发放创业担保贷、稳岗扩岗贷等11.7亿元。通过税费减免、贴息贷款、创业补贴、辅导培训等措施,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五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全省率先开展行业“职能发挥年”专项行动,出台促行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推出12个创新发展奖补资金项目,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积极引进培育领军机构和行业人才,3月份成功举办京津冀鲁人力资源服务论坛暨省会经济圈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推进会,新引进落地6家国内知名机构。截至9月底,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达到598家,行业规模跃居全省上游,能够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完备的职业介绍、技能提升、素质测评、管理咨询等系列服务。

兜牢社保底线,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是抓扩面,精准有力推进应保尽保。以农民工、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实施精准扩面“五大行动”:“参保全覆盖”“拉网筛查”“情联心接”“扩面提质”“起底清零”,开展“社保政策进万家”系列活动,采取大数据分析比对、上门宣传对接等方式,大力推动精准扩面。截至10月底,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分别达到82.8万人、60.3万人、78.3万人,较2022年底分别净增5.4万人、5.4万人和4万人,三项险种扩面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将更多职工群众纳入了社保保障范围,也为保发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提待遇,更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待遇保障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今年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上调幅度约4.23%,增发补发养老金4.68亿元,受益群众27.1万人。失业金由每人每月1530元上调至每人每月1638元,增加108元。全面上调一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今年1-10月共发放三项社保待遇122.5亿元,同比增长9.2%。

三是增便利,持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落实社保“延、返、补”系列政策,采取“免申即享”模式,为7100余家市场主体发放稳岗返还补贴、扩岗补助等8020万元,受益职工22.3万人。全面推行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为129万群众“零打扰、无感知、不跑腿”完成认证,认证率达到98%。持续推进社保卡一卡通便民工程,全市持卡人数达到527万人,签发电子社保卡353万张。

坚持引育并举,持续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引才数量质量创历年新高。打造区域领先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推出“德州千企百校行”“名校师生德州行”“博士招募令”等创新举措,在17所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带领2193家企业走进77所高校招才引智,今年1-10月已引进青年人才3.1万人,同比增长15%。在全省首次统筹征集发布事业单位博士引进计划199人、企业博士需求148人,全市新引进博士141人,创历年新高。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智力支撑。

二是专业人才规模大幅增加。大力发展技工教育,10月23日成功争取省政府新批复1所技师学院,技工院校达到23所,新增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特贴人才4人、齐鲁首席技师9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5万人,从基层一线职工中挖掘选树了王晓菲、程平、孙一倩等优秀高技能人才代表。组织事业单位招聘、卫生、经济等30多项、12万多人次的考务工作,打造了德州“阳光考试”工作品牌。

三是人才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成立首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开发“德才码”,发放“德州惠才卡”,人才服务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1-10月为7671名专项人才发放薪酬补助、生活安家等补贴1.02亿元。成功争取中国农科院小麦及玉米产业专家工作站落户德州,成为全国唯一设立双产业工作站的城市。

答记者问

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关注度非常高,请问人社部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尚键:2023年,德州籍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4.1万人,创下新高。我市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全力以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是在拓展岗位渠道上持续用力。一方面,精准拓展市场性岗位。围绕企业招聘和大学生求职需求,精准搭建沟通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千企百校行”“人才夜市”“周五招聘会”等招聘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市县两级联动举办招聘会507场,发布企业用人需求7.2万人次。在17所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在28家重点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带领2193家企业走进77所高校,促成人才对接2.1万人次。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公共岗位招聘计划。坚持各类招考招聘要能招尽招、早招快招。2023年事业单位8月底前已基本完成主体招聘。“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人员9月份已到岗服务。

二是在全覆盖联络服务上持续用力。出台《德州市2023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实名台账,开展“敲门式”就业帮扶,一对一征集就业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即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通过努力,我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联系服务率已达到100%。

三是在就业实习实践上持续用力。紧抓大学生返乡契机,积极开展在校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让高校学子近距离接触企业,提高就业技能。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了781家用人单位,8729个岗位需求,截至目前已实际到岗2618人。同时还举办了“千名大学生实习实践出征仪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子家乡行”活动22场,组织1270名德州籍大学生参观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重点企业,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吸引青年人才回德就业创业。

今年,市人社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惠民举措?

焦方兵:一方面针对广大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惠企政策落实、人才用工保障、劳动关系协调、政务服务优化等方面拿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另一方面,针对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锐意改革创新,破解堵点难点。

比如,为给城乡居民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务,市人社局打造了“十五分钟人社服务圈”,通过政银合作,借助银行基层网点资源优势,延伸人社线下服务网络,在全市开设400多个业务联办网点,提供30多项人社高频服务,服务群众200余万人,实现了人社服务“多点可办”“就近能办”。

比如,针对广大打零工劳动者的求职需求,市政府将零工市场建设列为今年的民生实事,在全市建设了32家零工市场,包括12处县级、20个中心镇、特色镇零工市场,实现了“有人管、有场地、有信息发布处、有对接处、有休息处、有停车场、有饮水处、有公交、有卫生间”的九有建设标准,全方位提供六项服务,即提供用工对接、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困难援助、权益维护等基本公共服务,让群众更体面、更方便地找到活、挣到钱,到目前已促进零工对接3.6万人次。

又如针对领取社保待遇人员,市人社局优化提升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模式,最大限度整合汇聚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数据,利用先进智能算法,建立分析模型,对领取人员开展个性化精准“数字画像”,以“零打扰”方式,完成了全市129万人的资格认证工作,认证率达到98%以上。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无感认证”,避免了原来现场认证所带来的大量时间、经济成本和事务性麻烦。

社保待遇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请问能否介绍一下今年待遇调整的具体情况。

李春岭:今年以来,全市社保待遇水平调整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覆盖广。社保待遇上调覆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大险种。养老保险方面,今年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上调幅度约4.23%,受益群众27.1万人。失业保险方面,自10月1日起,上调失业金标准,月人均增加108元,同比增长7.1%。工伤保险方面,对一至四级工伤职工,每人每月分别按175元、165元、155元、145元的标准增加。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3535元、2828元、2121元。

二是力度大。加大失业保险稳岗援企力度。前10月累计为企业发放失业保险各项援企稳岗补贴8020万元,惠及全市7100余家用人单位、22.3万名职工。其中,为665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6720万元,为242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133.2万元,为28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73.2万元,惠及1732名职工,为5854名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993.7万元。

三是速度快。2023年稳岗返还政策落地行动迅速,成为全省首个落实到位的市。为了高效做好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我市主动作为、积极准备,扎实做好信息维护、程序调整、待遇测算、资金筹备等相关准备工作。相关政策明确后,我市迅速行动、强抓落实,比规定时间提前5天完成了待遇调整任务,广大退休人员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