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把手访谈 | 强化“四个一”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访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利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反映各县市区党委(党工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通过树立正确政绩观,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举措和成果成效,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把手访谈”栏目。敬请关注。


“自然资源工作上接国策国本,下接民生民本。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确权登记、耕地保护等工作,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服务民生事业改善全过程。”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然资源部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尽心竭力服务发展、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要树立服务发展的政绩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中,自然资源部门站位大局、服务大局,不断谋发展、打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铺好三条路:

铺好通向未来的路。市自然资源局立足全市未来发展空间需求,通过科学谋划、积极争取,最终“三区三线”划定全市城镇开发边界950.3平方公里,比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369.35平方公里,为整个德州未来15年的发展留足了空间。高水平编制完成30平方公里的西部控规,开创性解决了多年来制约运河片区发展的规划难题。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德州市历史风貌保护、综合交通等一系列规划的编制,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规划支撑。铺好产业发展的路。市自然资源局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加大土地要素供应力度,开展“五办两走”要素保障集成改革,今年以来共供应土地3.8万亩,保障了全市420多个项目用地需求。铺好粮食安全的路。德州市耕地面积952万亩,自然资源部门创新打造出的“三位一体”管地、扎紧篱笆“护地”、盘活资源“增地”的“管护增”耕地保护新模式在全国推广,牢牢守住了全市耕地保护红线。

要树立和践行绿色政绩观。德州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造林空间有限。市自然资源局全力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围绕水网建林网,几条骨干河流生态廊道纳入了全省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了近20万亩绿化空间,统筹打造形成全市域的“四源八廊”核心生态空间结构。将“两河牵手”连通景观廊道130公里道路沿线全部进行生态绿化,再提升1.1万亩绿化档次和水平,着力打造“一廊四区、八点多位”滨水绿色长廊,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风貌示范段。成功申报黄河流域“双重”示范、珍稀林木抚育等重大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近1亿元。开展市委确定的“每人能种三棵树,一个单位一片林”义务植树活动,81个市直部门(单位)参与,示范带动全市44.6万人参与今春植树造林,全市完成造林5.1万多亩。着力推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地热供暖面积1300万平方米,占全省的38%,折合标准煤约28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万吨/年,惠及群众30余万人。开发利用规模及管理水平均居全省前列。

要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城镇居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群众,市自然资源局提出“坚持尊重历史、以民为先、有解思维”三大原则,实行“群众无过错即可办证”,强力破解群众房屋产权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二手房交易、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不便等问题,通过开展“交房即办证”“一网通办”“一码关联”等不动产登记领域“八项微改革”,不动产登记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带押过户”集成改革典型做法被自然资源部推广。为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市自然资源局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旧厂区、单位闲置院落、未开发闲置土地等进行全面摸排,积极打造口袋公园、停车场、体育健身场地、夜市、便民市场等配套设施。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坚持以问题整改为着力点,不断强化“四个一”政治生态体系建设,让“善思善作善成、敢想敢干敢当”成为自然资源精神内核和干部队伍标签。全局上下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让干事创业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本能,以实际行动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答好政绩观这一历史课题,向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交出优异答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秀秀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