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把手访谈 | 坚持人民至上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访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常树风

“我们始终认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常树风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5.05岁提高到79.94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0.52%提升至29.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34%以上降至27.42%,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速破解。这些数据的背后,与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事业创新传承发展、“互联网+医疗”塑造诊疗新模式是分不开的。

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们坚持强专科、抓人才、强队伍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常树风说。积极开展内育外引,各类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底,全市卫生人员总量达到4.88万人,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提高到5.34、3.06、2.84。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达2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省45个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我市占7个。9家县级综合医院入选国家“千县工程”,胸痛、卒中、创伤等“六大中心”建设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推进资源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汇聚。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意见》,先后与110余家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引入专家工作室70个、高层次人才145人,对接院士、博士12人,与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成果达149项。

深化医改,守护民生福祉。研究制定《深化“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方案》等医改政策20余个,构建“1+N”改革政策体系。建成医共体19个,打造10家样板中心镇医养结合体,新建343家中心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达标率达100%,基本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成效明显,今年5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获得激励奖金1000万元。

推进传承与创新,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0个县市区建成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2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名医或名医工作室,

543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有中医阁,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开展中医药义诊“双百”活动、中医药文化健康宣讲“双百”活动、中医助力基层康复“双百”活动、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月”活动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5大中医药主题活动,建成11个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聚焦便民惠民,推行“互联网+医疗”新模式。我市打通电子健康卡与影像数据共享通道,形成“乡镇拍片、县级审片、市级复核”三级影像分级诊疗新模式,累计完成三级会诊5万余例。全面整合电子健康卡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平台资源,在全省率先实现“一院充值,全市使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流程繁琐、医保报销多次跑腿”等问题,打造“舒心就医”模式,先看病、后付费,百姓看病更方便。目前,已经在16家公立医院上线,实现市域全覆盖,累计签约10万人,授信金额7200余万元,服务6万人次。近日,该模式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推广。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继续围绕群众健康需求,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医药及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常树风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