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德州深挖资源,红色历史“燃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12月8日,我市召开“强化红色资源挖掘 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副院长、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张书民,党史研究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宁峰,党史研究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王芳出席,介绍我市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和传承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深挖红色资源

让红色历史“燃起来”

全市党史史志系统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摸清家底方式,切实守护好红色文化发展的根脉。

一是健全完善机制。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印发《关于在全市实施红色资源挖掘工程的意见》,科学确定红色资源挖掘的任务目标、工作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建立健全德州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11个县市区相继建立协调落实机制,红色资源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搭建研究平台。坚持开门办史、开拓创新,组建市党史方志专家库,根据市直部门及各县市区推荐综合考量,评选出第一批110余名专家。起草《德州市党史专家库服务办法(试行)》,从制度上保障专家库健康持续发展。研究制定德州市党史和地方志重点研究课题20余个,邀请各位专家发挥专业特长,深度参与红色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库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三是摸清红色家底。结合开展主题教育,采取实地察看、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调研。组织开展红色资源普查活动,挖掘整理全市范围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各县市区报送党史著作100余部、电子文档1000余万字。市委党史研究院为县市区党史史志部门提供史料查询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实现红色资源数据共享。

创新方式方法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全市党史史志系统创新形式载体,用当代语言讲述红色故事,用现代手法展现历史事件,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

一是建强宣传阵地。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主动构建红色宣传主阵地,建立以德州党史史志网站、“德州党史史志”微信公众号、《德州》期刊为主阵地的红色宣传矩阵。依托近年来已出版的党史志鉴成果,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推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文史类文章。加强对党史教育基地的工作指导,重点对党史类纪念场馆的陈列布展内容、讲解表述、教育功能等进行规范和提升。

二是开展主题宣讲。深入开展“四史”宣传和党史“六进”活动,打造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史敢当”宣讲品牌,先后到机关、中小学和社区开展红色宣讲活动20余场,赠送党史书籍1500余册。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廉洁实干守初心 砥砺奋进启新程”红色故事宣讲比赛,27个部门48名选手参加,并进行红色廉洁故事展演,持续放大红色宣传效应。

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坚持构建大党史格局,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要契机,主动拓展党史研究“红色朋友圈”,与河北省沧州、邢台、衡水等市开展对接合作,共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党史编研合作、共同宣介红色文化、史料相互开放、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提升冀鲁边区红色文化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用好红色资源
让红色历史“火起来”

全市党史史志系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富矿”,用根植本土的生动教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举办系列活动。以扩大冀鲁边红色品牌影响力为重要抓手,牵头举办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创建8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5月,举办新闻发布会暨“走进冀鲁边”媒体采风活动。7月,在乐陵召开“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会,济南、滨州、沧州和冀鲁边现行政区域25个县市区党史部门负责同志、征文获奖代表和部分党史专家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并同时举办了“走进冀鲁边”图书展和图片展。

二是开展专题研究。今年以来,市委党史研究院深化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组织编纂《德州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纪实》《图说渤海铁军西征记》等多部党史图书,撰写完成《坚定历史自信 续写奋进新篇》《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展历程、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等20余篇研究文章。在推进乡镇志和村志编纂工作中,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资源与乡土民情相结合,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传承。

三是擦亮红色地标。广泛开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奋进力量”擦亮红色地标活动,全市“史敢当”志愿服务队精心选择本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标,实地擦拭清洁地标主体,现场宣讲红色故事,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制作短视频,通过德州党史史志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等媒体平台同步发布,以更广的地域维度、更宽的历史跨度,反映德州在山东党史中的地位和贡献,协力弘扬德州红色文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