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培育 德州专精特新企业加速跑

近日,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传来喜讯,我市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5家,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今年,我市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实行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助力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种子”企业茁壮成长。“我们建立了‘种子’库,形成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发展梯队,推动了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介绍。

精准画像   建“种子”库

规划企业成长晋级路径

12月7日,在德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4条全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盒盒药品经检验合格后被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德药制药是天衢新区一家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2016年以来,公司连续7年实现利润、纳税双过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公司董事长卞建钢介绍,此前公司的经营格局是多剂型、多品种,药品注册文号最多时达130多个,但效益并不理想。天衢新区相关部门指导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放弃了产量低、规模小的产品,形成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感染及解热镇痛三大系列,在国内医药市场独占一席之地。今年,德药制药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我市创新“种子”培育机制,出台《德州市支持“种子”企业梯次升级的实施意见》,分四级建立联动的“种子库”,每年滚动培育四级“种子”企业100家,其中中试“种子”项目40个,初创型“种子”企业30家,成长型“种子”企业20家,骨干型“种子”企业10家,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市为企业精准画像,系统规划企业成长晋级路径:

实施“育种”计划,支持中试基地建设,提升中试平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引育一批优势“种子”项目;积极招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转化能力强的团队前来创业,支持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携科技成果来德州开展技术开发和企业孵化。

实施“扶苗”计划,将“种子”企业纳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范围,根据“种子”企业成长阶段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建立帮扶导师团,组织“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导师,为“种子”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施“强树”计划,鼓励“种子”企业自建或共建高标准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引育高层次人才;将符合上市条件的“种子”企业纳入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帮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积极指导企业上市。

实施“造林”计划,支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三类投资基金,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强化用地保障,保护知识产权,优化注册登记、项目审批流程,为“种子”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


政策赋能  厚植沃土

构筑优质发展环境

位于临邑县的奥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专利30余项,自主研发构建的“高性能蜂窝陶瓷载体制备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于大尺寸蜂窝陶瓷载体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滴灌式辅导,特别是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为我们深入解读政策、指导申报税收减免。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缓解了研发资金压力,给我们抢占市场先机方面吃了‘定心丸’。”公司财务负责人曹正说。

我市以政策赋能,出台《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德州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德州市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助企首季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对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对企业创建“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强化要素集成,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在信息共享、信贷支持、融资担保、上市培育、股权投资等多方面发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通过名单共享、融资需求共享、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共享,政府部门和17家市内金融机构共享全市三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银行对接全覆盖。强化基金扶持,联合省财金集团、开源证券,设立开源财金(德州)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2亿元,重点投向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优秀智能化服务商,实施全方位数字化诊断服务,从源头上激励企业智改数转。成立德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专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专场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股权融资水平,全市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

深耕市场 持续创新

“小块头”释放大能量

“德州的专精特新企业有其显著特点,他们不追求‘大而全’,注重‘强而精’,瞄准某一行业领域,做专做精核心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上独领风骚。”孙洪昌如是说,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成功培育的天衢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乐陵高端体育装备、齐河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7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来看,专精特新企业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中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耕人防防护领域,新产品平开立转式单扇钢结构隧道防淹门实现了关键技术首创,创下3项国内之最:单扇门开度最宽、重量最重、施工难度最大;谷神蛋白科技有限公司在保健型大豆浓缩蛋白质的复合生物制备技术和高营养型大豆蛋白肽生产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和生产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研发的核心产品环氧网,弥补了国内高端环氧网的空白,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持续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关键。调查显示,德州专精特新企业中企业自建或联建研发机构占比达70%以上,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6.5%,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人员比重达23%,平均拥有专利23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

为激发企业活力,围绕12条标志性产业链,我市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了集约式高产能PC智能生产线,盖一栋楼所需的构件企业生产的装备都可实现,不仅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带动了产业链上多个上下游企业落户天衢新区。今年以来,全市12条产业链对接高校院所、学会协会100余次,开展融链固链对接活动50余场次,初步构建起“政产学研金介”联动的全面合作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44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唐晓颖   通讯员 | 孟宪红  晋志刚

审核 | 王秀青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