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唱“好戏” 绘就乡村好风景


张兆坤

歌声中传递着欣喜,舞蹈里展现着自信。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乡村丰收喜悦和美丽乡村风光,“黄河大集”上的好物让人流连忘返,村BA、象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为农村生活注入新活力。“村村有好戏”,场场有看头,一场场文化饕餮盛宴正将乡村变成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振兴大舞台。

“好戏”带来崇德向善之风,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农村是熟人社会,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既互帮互学,又互督互促,形成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德州首个“淘宝镇”——宁津县张大庄镇实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人人“知礼节明荣辱”,一支常年活跃在基层的农民文艺演出队功不可没,他们是“村村有好戏”的主力军。农民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自演多部微电影、快板、小品、歌舞,歌颂身边好人好事,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以点带面,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现在,谁家有好事都愿意找农民文艺演出队演一演、说一说,希望自己也能走进那些接地气、冒热气的节目中,这正是乡土自信、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好戏”架起干群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好戏”源于人民,更要服务人民、与人民共享。“村村有好戏”是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台唱戏”的入场券,也是发动群众、唱响安定有序“和谐好戏”的最佳载体。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想看什么“戏”、需要什么“戏”,解决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宁津县大柳镇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柳下夜话”协商,基层干部和村民在老石碾、小马扎间促膝长谈,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解决了一件件“急难愁盼”,搭建起干群多元共治平台,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好戏”踏准节拍,把握改革发展规律,让乡村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融合的景象。“好戏”的开展是为了提升乡村振兴的品牌影响力,而乡村振兴重在发挥乡村特有功能,体现乡村特点,从实际出发、为农民着想,力争在关键实事上有突破,只有这样,乡村才能既享受现代化便利又顺应传统肌理,既融入现代文明又保有历史痕迹,既“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人”。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产养殖、飞蝗养殖、蟋蟀养殖三大产业,串起生态农业循环链,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民俗搭台,文化唱戏,产业赋能,当“村村有好戏”成为流行语,群众关注的不仅是生动的乡村文化故事,也反映出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这正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