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焊枪”里读懂新优势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十个方面新优势。其中,“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塑造新优势”,是首要一条。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新优势,靠什么?靠的就是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靠的是大批高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

昨晚,“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举行,获得称号的华能德州电厂高级焊接技师程平,正是这样一位高技能人才。手握一把焊枪,坚守岗位26年,练就一身铁本领,从焊接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国内金牌工匠、国际焊接技术顶尖专家,程平书写了新时代生动的“大国工匠”故事。

焊枪虽小,却建造着大国重器,承载着强国未来。技能人才扎根生产一线,联接着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注入“原动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石,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往往要靠具体人才、甚至某项具体的技能来突破。程平练就“刀刃上的堆焊”绝活,自主创新焊接新技术,成功破解一项项“卡脖子”难题;许振超依靠“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技,先后七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享誉全球的“振超效率”。

说到底,一切精湛的技艺,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创造;而一切创新成果的背后,都少不了对创新突破的坚毅态度和忘我精神。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敢于攻关,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上持续克难,不断攀登科技创新高峰,如此,才能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以更多更高质量的技术成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从现状来看,山东技能人才总量146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4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产业大军。但与此同时,高技能人才岗位求人倍率在2:1以上,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的缺口较大。如何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让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投身到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还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对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完备,有4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这样厚实的“家底”,为技能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舞台。

前段时间,山东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省工匠学院建设的意见》等等,对高技能人才队伍成长成才作出部署安排。比如,提出要在三年内挂牌约100个省级工匠学院,打造一批高水平工匠人才培养平台;比如,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培养方式。

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建设符合山东高质量发展需求、门类齐全、梯次合理、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就一定能让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建设现代化强省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