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赵官镇北一村:乡村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第三批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中,齐河县赵官镇北一村榜上有名。为什么北一村能够成为齐河县唯一的红色文化特色村?这还要从古建筑文物保护说起。“近年来,赵官镇在对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赵官镇党委宣传委员钟离振说。

明清宅院 古色古香

“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孟氏民居博物馆,第一个展厅我们看到的是千年古镇赵官镇的历史渊源……”2023年12月25日,志愿者李元兴正在给来自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的参观人员介绍孟氏民居,这样的团体讲解2023年李元兴已经做了50余次。

孟氏民居是一处规格完整、远近闻名的清代四合院,历经250余年岁月的洗礼,风采依旧。孟氏家族是明清时期赵官镇的名门望族,当时修建了6个宅院,有1500多间屋子。目前作为展厅的院子是保存最完整的同升堂的待客厅。如今,它与周围的仿古建筑交相辉映,共同讲述千年古镇的故事。

从孟氏民居的正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古朴的墙壁,下方的祥云花砖格外引人注目。不仅有麒麟跃跃欲飞,象征吉祥如意、镇宅消灾;还有龙马飞腾,形象地展示了马上有钱、龙马精神。院落内,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连廊相接,每一处都是北方四合院的典型体现。

红色赵官 抗日救亡

作为赵官镇上“资历最老”的建筑,孟氏民居与现当代中国命运与共。“孟氏家族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孟氏民居也一直有红色血统,1937年中共河北特别支部委员会就是在这儿建立的,支部书记孟若玄就是孟氏族人。”说起北一村的红色历史,60岁的韩传龙感慨地说。

河北特别支部(因在黄河以北,故称“河北”)成立后利用各种方式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春,领导成立起长清县河西“小学教职员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教联会),借以公开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日活动。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教联会的基础上又成立起“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以至逐步建立起党的各级政权机构。河北特别支部为在河西地区建党、建政、建军打下了基础。1946年夏至1950年5月,该处院落是河西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的一部分。

在孟氏民居的“红色赵官”主题展厅,留存着许多当年的老物件,一本本纸页泛黄的书籍、一件件斑驳的兵器、一个个老式军用水壶、一提生了锈的煤油灯……“这把特殊的铡刀,是当年徐河对抗日伪军时使用的,当时他在家遇到突袭,他拿起铡刀劈开一条逃生路,随后扔出一枚手榴弹才得以逃脱,他的故事彰显着赵官人的机智勇敢与不畏强敌。”韩传龙说。

在赵官镇,抗战时期可歌可泣的人物还有很多。“河北特支”的书记孟若玄从家中拿钱为特支活动补充经费,用家里的社会影响拓展共产党员,当他调任省战委时,把家里的枪支武器全部交给了县政府,还对他的妹妹说“国难当头,我尽忠就不能尽孝了……”后来他在运输武器的过程中不幸牺牲。银杏树村的李善庭当时是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队员,组织赵官的年青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不幸被捕后,他面对利诱毫不动摇,丝毫不畏惧严刑拷打,最终不幸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他们仅仅是赵官镇抗日救亡的缩影,如今他们的名字写进了县志,刻在了展厅,永远被人们铭记。

文化传承 古今交融

近年来,赵官镇以保护文物为契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于2016年对孟氏民居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和维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齐河县第一个村级博物馆——孟氏民居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周边县市区有很多群众慕名而来,每年能接待党员主题教育、学生红色研学等各类游客达1.5万人次。

孟氏民居的正门其实还有一块牌子——赵官镇文化站,“镇里建设文化站想时与千年古镇的特点相结合,当时孟氏民居刚修缮完毕,最后就决定把文化站建在这儿。”韩传龙说。来孟氏民居转一转,到文化站坐一坐,这样的体验对赵官镇人来说并不稀奇,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实现了完美融合。

赵官镇还将文物保护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孟氏民居为中心,对政府大街、商业大街和隅首路等5条沿街的建筑进行了仿古改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实现完美融合,彰显了千年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700多家商户入驻经营,以它特有的沧桑风韵和崭新容颜讲述历史的同时,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千年古镇,魅力赵官。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我们还将规划建设孟家大院为基础的古建筑聚集区,包含商业街酒店等项目,更好地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钟离振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编辑|赵鑫玲
通讯员|王巧红 钟离振 王康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