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修好村志,安放“乡愁”,传承文化


胥爱珍

政协第十五届德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6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德州市乡镇村志编修》提案,引发关注。

乡镇、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积淀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每一个乡镇、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这些故事和历史,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中华文明的瑰宝。乡镇村志,正是承载这些故事和历史的珍贵载体。政协委员的提案,是对地方文化的珍视,也是对留住乡愁守住根的呼唤。

编修村志,回顾的是历史,记住的是乡愁。编修者记录当下的珍贵记忆、乡村变迁,见证村民的奋斗拼搏,留存感人的温暖故事。村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对乡村的深情厚意,篇篇村志,安放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浓浓乡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很多乡镇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各个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流失严重,仅有的传统风俗民情、历史文化信息或存在于老人的记忆之中,或存在于人们口口相传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抢救性保护变得刻不容缓。村志不仅是留住历史、留住文化的载体,更是推进文化两创的需要。为此,德州市高度重视乡镇村志编纂,从2022年起,就在全市实施了乡镇村志文化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提出到2028年底,所有县市区全面完成乡镇村志编修,实现我市98部乡镇志、462部村志出版发行的目标,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村志是乡愁的寄托。乡愁,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而村志,正是让人们记住这份乡愁的最好方式。村志是乡音的传递。在乡村中,方言与习俗是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村志不仅记录了乡村的历史,也承载了当地的方言与习俗。通过编修村志,我们可以将这些独特的乡音传递下去,让后人了解乡村的文化特色,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村志是乡风的传承。在乡村中,有许多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与风尚。这些传统与风尚,是乡村文明的瑰宝,也是乡村发展的精神支柱。通过编修村志,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与风尚记录下来,让它们在后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联合提案的政协委员所说,对于当下的一代人来说,编修村志是对乡愁的追寻和铭记,是对岁月痕迹的尊重和珍视。而对后代人而言,这是一部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传递的是文化血脉、精神力量。

让我们共同珍视宝贵的文化遗产,用心编修乡镇村志,让那些散落在时光深处的乡村故事得以留存,让那份淳朴而又深沉的乡愁得以传递,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在阅读村志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进而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与决心。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