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大会发言 | 德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周少国:加快建设数字法治系统新高地

数字法治建设是数字建设的关键内容,更是推动法治领域改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数字法治改革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改革的主牵引,紧盯基层所盼和群众期望,纵深推进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安全感。但经调研发现,我市数字法治系统建设距离社会需求、民生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相关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信息孤岛”;专业技术岗位留人难、人才少;政法部门建设应用的信息系统融合性不足、联动性不强。为此,建议:

一、着力解决“数据壁垒”的问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2022年初,市委、市政府整合资源、汇聚力量,联合多部门建设“一网统管、一办到底”解决群众诉求系统,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群众服务平台。成功做法启示我们,数据共享是提升数据使用效能的重要抓手。一要强化数据标准化。全市政法系统对标中央、省标准,构建全市技术规范、数据共享管理规范等标准化体系,推进全市12个县级、134个乡级“一站式”矛调中心视频监控的统一汇聚,实现“数据贯通”、“视频联通”、“流程畅通”。二要强化共享协同化。细化数据共享方案,建好“政法大脑”,推动政法类数据向“大脑”汇聚,实现数据融通共用,网络资源整合共享,不断提升政法部门协同和决策能力。三要强化应用实战化。加快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平台、“平安指数”平台建设,以线上系统的实战应用助推部门间线下业务协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着力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打造专业人才高地。2023年,省委确定德州作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先行试点市,但线上平台建设缺乏专业性人才指导和支撑,只能聘请第三方参与。工作实践启示我们,建设数字法治系统,需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一要强化培训育才。加强对政法队伍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政府、企业、政法机关和教育机构应密切配合,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二要搭建桥梁聚才。借鉴浙江、江苏等地政法机关与高校、科研机构战略合作的先进经验,与省内及京津冀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畅通“政产学研用”链条,借助“外力外脑”破解瓶颈难题、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多元参与、系统联动的良好局面。三要健全政策引才。建立健全“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鼓励采取跨行业兼职、多点执业、人才租赁、项目聘用等多种灵活用人方式,扩大人才引进和使用范围,使全行业信息化人才的智力、技能“为我所用”。

三、着力解决“融合不深”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近年来,我市推广应用的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和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平台,推进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创新探索启示我们,数字法治系统建设需要树牢“一盘棋”思想,齐心协作、积极作为。一要坚持党委领导。以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为依托,集中政法各部门资源和力量优势,集中攻坚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二要强化资金保障。对信息化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各成体系、数据割据。对符合条件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和动态滚动管理,鼓励社会力量筹措资金,积极参与政法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三要注重宣传督导。明确信息化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考评权重,发挥好督导考核“指挥棒”、“助推器”作用。注重打造“首创”经验,积极推广先进做法,筑牢政法“数字基石”,以数字变革推进全市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刘振兴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