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水土管家” 做活“水土文章” 我市入选2023全国乡村振兴百家优秀案例

近日,新华网举办“赋能乡村振兴季·2024启航盛典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公布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评选结果,我市《黄泛区水土保持助推乡村振兴的夏津实践》入选2023全国乡村振兴百家优秀案例。

作为黄泛平原风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夏津县积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创新水利工作“三个三”工作体系,当好“水土管家”,做活“水土文章”。通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理之路,把“风沙劣势”转化成“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演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生产条件变好、生态环境变优、产业发展壮大叠加效应,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桑产业、文化旅游等的发展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之路。2014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全县水土保持率达到 96.4%。夏津风沙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 62.8%。目前,夏津拥有桑产业企业30家,葚果深加工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60家,已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10亿元。

重点实施黄河故道生态修复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形成以 “三高六化”为特点的精细化保护模式,即高新技术、高投入、高效益,治理规模化、投资多元化、管理企业化、产品商品化、运营市场化、措施精细化,守住了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如该模式下,推动绿帝果品对承包的1040亩沙荒地开展大规模治理,大力发展了适合当地条件的经济果园和高效优质苗木繁育,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发展。夏津县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等殊荣;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3年5月成功举办全国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夏津县做典型发言,先进经验做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经验交流专题、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同时,大会给予肯定“夏津县朱国祥纪念馆记载的包袱田,是截止目前全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水土保持措施,夏津县是全国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发源地”。6月夏津县获评“山东省水土保持先进县”;7月夏津县黄河故道水保工程入选“首批山东省水利遗产名单”。2024年1月,《黄泛区水土保持助推乡村振兴的夏津实践》入选2023全国乡村振兴百家优秀案例。2024年1月,《夏津县创新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绘就绿水青山美丽画卷》被德州改革专报第6期专题刊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董天力  通讯员|李巍仑
审核|王贺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