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朝忠:儿时的年画


儿时的年画

王朝忠      

今天清晨起床后,打开微信一看,我的一个著名画家朋友——于占德,发来了几张年画,特别是那张龙的年画深深吸引我,只见:“炫目卷须耀锦鳞,舒腰舞爪马头唇。”金龙飞舞,昂首摆尾,鳞光闪闪,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好一派东方巨龙腾飞的图腾!令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儿时买年画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



“二十八,贴年画”,是我的老家恩城镇从老辈子流传下来的过年习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春节,虽然经济拮据,囊中羞涩,但年画是必买之物。原本简陋的家在墙上贴上几张年画后,顿时蓬荜生辉,光彩照人,增添了新年欢乐吉祥的气氛,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冀。

腊月二十六是恩城镇大集,每逢这一天,大人们就会给孩子三五角钱,赶集去买自己喜欢的年画。这点儿钱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那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孩子们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用小手紧紧攥着放到衣兜里,生怕弄丢了,更怕被小偷抢去。于是邀上三五个小伙伴,一路连蹦带跳、说说笑笑地跑到年集卖画的地方。只见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好看极了:松鹤延年、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特别是“连年有余”这幅年画深深吸引了我——画面上的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童颜佛身,戏姿武架”,寓意着生活富足。

多么美丽的年画啊!一幅幅,一张张,我徘徊伫立,凝目细看,久久不愿离开。

经过精心挑选,我买下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和关公三张年画,这三张里我最喜欢关公这幅了:你看关公面如重枣,身穿铠甲,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枣红赤兔马,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好一个大英雄的光辉形象!

我赶快离开热闹非凡的集市,生怕赶集的人太多挤坏了我的画,小心翼翼地带回家中,迫不及待地找来几根秫秸秆,用菜刀劈开;又迅速爬到我家西边的枣树上,掰来一些枣针。万事俱备,只欠张贴了!

这天下午,我草草地吃了几口饭,就央求姐姐帮忙贴年画。姐姐手捧年画,仔仔细细地往墙上贴。我在下面做帮手,把需要的东西及时递到姐姐的手中。姐弟俩左瞧右看,上下端详,像瓦匠师傅吊线一样找出垂直线,再横着量出等距离,把年画张一张贴得端端正正。老人们早就说了,年画一定要贴端正,既为了美观大方,也期盼着来年四平八稳,四季平安,无忧无灾,丰衣足食。

望着墙上贴好的年画,我顿时觉得整个屋子里都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母亲更是眉开眼笑,格外高兴。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意,用手指着关公的画像问我:“你知道他是谁呀?”

“是关公啊!”我说。

“你知道他做了哪些事吗?”

“……”我一时语塞。

父亲坐在板凳上,在烟袋子里装满了一铜锅旱烟,用火柴点燃,两股烟雾顿时从鼻孔里冲出来。父亲打开话匣子,娓娓道来——

关羽,字云长,因重义气,后人尊称他为关公。他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汉朝末年,战乱四起,各方争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关、张三兄弟因徐州兵败被冲散,关公护送两位嫂子被围困在土山,在张辽的劝说下暂避曹营,这就是“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曹孟德待他天恩地厚,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他降汉不降曹,身在曹营,心系刘备,时刻准备追寻大哥而去……

我睁大眼睛,不解地问:“为什么有福不享呢?”

“这就是关公轻利而重义的可贵品质!”父亲说。“大家都知道关公义薄云天,三兄弟生死与共,不可能真心降服曹,但在生死攸关和大义面前,关公作出让世人尊敬的选择。最后,他得到刘备的消息后,毅然决然挂印封金,扬长而去,这些都是写在史书上的,你长大读过后就明白了。”

我似乎明白了。

直到长大成人,我真正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用,讲义气。不能见利忘义,口是心非。要言必信,行必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之间,我已到古稀之年,许多往事逐渐模糊,唯有这张年画记忆犹新,镌刻心扉,思绪萦怀,久久不忘。

作者简介:王朝忠,1960年至1968年在平原二中读书。因“文革”辍学回乡,在恩城镇五里堡联中任民办教师,从教10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德州师专,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