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拜年 | 夏津县马堤吹腔

马堤村位于夏津县境西南端,属白马湖镇,受运河文化影响,吹腔戏在马堤村深深扎下了根,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马堤吹腔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如今,马堤村已自发成立了戏团,有40余位团员,大部分是村里的村民,每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他们都会在村委会院内搭起舞台,演上几场吹腔戏。

戏团团长王玉坤今年37岁,平日里除了忙碌自家的蔬菜大棚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理戏团事务。据王玉坤介绍,马堤吹腔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乐器,属弦索声腔系剧种。

目前,马堤吹腔的传统大戏中保留和经常上演的剧目有《韩江关》、《白罗衫》、《双龙关》、《挂龙灯》等,另外还保留有一些传统的经典折子戏,如《玩会跳船》、《高老庄》、《倒送》、《卞家寨》、《十字坡》等。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夏津、临清、武城一带有业余剧团10余个。至建国初期,规模较大的剧团有夏津县的马堤村和杨堤村、临清市的田庄村、武城县的吕洼村,四个村庄经常联合演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马堤吹腔戏迎来了兴盛期,道具齐全,演员阵容强大,每年春节期间连续演出近一个月。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其他三个村庄的业余剧团相继垮掉,唯有马堤村业余剧团在艰难中维持了下来。

丁玉增是马堤吹腔戏团里年纪较长的老人,今年70岁,他从13岁起开始学习该戏种,唱过小生、花脸,如今是队里的武场人员,负责大鼓。“五六十年前是村里吹腔最鼎盛的时期,那时从八月十五中秋节开始唱戏,一直唱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附近村里的人都会来看戏,热闹得很。”丁玉增说。

如今,马堤村的年轻人过完年都外出打工,唱戏的主力大多是村中老人,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但过年时,舞台上仍然有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总会趁着年假,上台过把戏瘾。

对于戏团的发展,夏津县文化局给予了大力支持,陆续为团里更换了新乐器,购买了字幕机、音响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