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3年完成!德州对5099个行政村驻地街巷开展命名、设标工作

图片


  4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李延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耿欣,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焦方兵,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传杰,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雷出席发布会,介绍本部门2024年度“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的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 李延军
项目基本情况
  2月上旬,市民政局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对涉及民政领域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充分论证,提出与民政主责主业相符,与企业关联紧密的“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经过筛选确定了以“明路亮牌惠企业 赋码注标促发展”为争先进项目,以“完善困难职工家庭救助帮扶机制 助力企业稳岗增效”为改革创新项目。选择以上两个项目主要缘于:
  2023年,民政部部署了“乡村著名行动”,省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助力城乡企业发展,按照“乡村著名行动”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在2023年将全市城乡无名道路命名、设标的基础上,2024年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以市为单位统一将地名命名、设标重点延伸至村(居委会驻地,织密城乡地名网,完善城乡一体化地名标志导向体系。为此,市民政局决定开展“明路亮牌惠企业 赋码注标促发展”活动。

  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是民政的传统业务。针对困难职工自我脱困能力弱,家庭成员又易面临医疗、教育、养老等困境的情况,2022年,我市创新建立的“救助企业困难职工专项服务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为持续推动这项工作,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与民政部门困难职工家庭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政策衔接、机制协同工作,发挥社会大救助平台优势,主动发现、及时介入、积极救助帮扶有困难的职工及家庭,进一步完善预防困难职工返贫致困动态监测机制,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稳定职工队伍,保障生产发展

项目主要内容
  在深化地名服务方面:继续推进城乡无名路(新增路)命名、设标工作。对全市5099个行政村驻地街巷开展命名、设标工作,每年完成任务量的三分之一,用三年时间完成。2024年要完成1699个行政村村委会驻地及商店、卫生所(院)、学校所在地道路街巷命名、设标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推广地名标志与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智慧门(路)牌”,丰富地名标志功能作用,助力城乡营商环境。
  在完善困难职工家庭救助帮扶机制方面:一是主动发现。将城区规模以上企业内参加社保的职工数据纳入大救助平台,建立职工数据库,通过数据共享,按照困难指数排序,对重点人员动态监测,线上精准识别、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职工,线下依托企业协理员核实排查。二是救助帮扶。对困难职工及家庭,开展分层次分类别救助帮扶;对困难职工及时核实信息,数据导入平台,及时预警推送,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职工及家庭生活困难的,实施工会专项救助,包括医疗、教育等救助;对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实施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兜底救助;对困难职工家庭成员中有弱劳动能力的,实施发展型帮扶,给予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提供等帮扶;对家庭中有老、弱、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成员,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助老、助医、助残等服务型帮扶。三是监督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入信息平台的困难职工实现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即时推送、救助帮扶、监管反馈的闭环管理。


答记者问





  “明路亮牌惠企业 赋码注标促发展”项目在推进中采取哪些工作措施,预计能达到什么成效?

  李延军:加强组织领导。市民政局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划地名科、办公室等相关人员任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督导检查,强力推动项目落实。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成立工作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协同推进。试点推进。以乐陵为试点,规范乡村街路巷命名的规则、探索推广智慧门(路)牌制作与应用,加大命名力度,织密乡村地名网,培养乡村街巷道路命名、更名后续工作的“明白人”。建立长效机制。以国家地名信息库为主要平台,以互联网地图为辅助,建立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更新维护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推广乡村标准地名、地址的使用。积极协调各县(市、区)争取经费,确保道路命名设标工作有序开展。预计8月底本项工作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特别是通过路牌赋码工程,将城乡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惠商政策等信息全部录入,实现扫码查询,切实为商家、企业提供便利。




  刚刚介绍了完善困难职工家庭救助帮扶机制,助力企业稳岗增效项目的基本情况,如何确保“大救助+困难职工救助帮扶”项目的顺利实施?

  李延军:加强组织领导。市民政局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社会救助科、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等相关人员任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督导检查,强力推动项目落实。
  加强部门对接。充分利用社会大救助平台,与总工会、妇联、教育等部门对接联系,实施好基本生活救助、临时救助、专项救助、发展型、服务型救助帮扶政策,形成救助帮扶合力。
  优化平台功能。以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为契机,健全职工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在常规社会救助之外注重职工救助的特殊化、差异化需求,拓展困难职工线上线下申请帮扶及审核渠道,实施职工专项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融合。
  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职工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长效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信息共享、措施共举,形成救助合力,切实做到“应救尽救”,提升综合救助帮扶水平。
  职工有困难,平台来预警,市民政局将努力运用智能化和大数据手段,主动推送企业救助对象,让数据多跑腿、职工少操心、救助更便捷,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稳岗纾困解难,把服务企业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共同兜住兜牢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底线,筑牢民生底座,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