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老百姓看中医更便利

“在镇卫生院就能针灸、拔罐,我不用再往县城跑了!”3月28日,走进乐陵市黄夹镇中心卫生院,正在接受中医诊疗的菜园村村民苗书荣竖起了大拇指。黄夹镇中心卫生院的国医堂可以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诊疗项目,在周边小有名气,因具有“简便验廉”的治疗优势,深受基层群众认可和信赖。而“看中医”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乐陵人就医的第一选择。

乐陵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目标,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着力构建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精品国医堂5处、中医阁81处,市中医院7个重点专科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强基础 健全保障体系



苗书荣今年61岁,她因肩膀疼得厉害,来到黄夹镇中心卫生院治疗。一次针灸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苗书荣就每天到卫生院,找医生施针。“卫生院离家近,效果好,第一次治疗完,疼痛就减轻了,结算可以用医保,还便宜。”她说,像针灸这样的基础中医服务,每次只花费27元。

黄夹镇中心卫生院是纳入“中医日间病房”结算试点的单位之一,其中有25个中医病种纳入“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范围。苗书荣在卫生院经过13天的针灸、理疗治疗,共花费1680元,报销后仅花费200多元。

乐陵市卫健局卫生健康中心副主任李海燕表示,医疗保障之外,我市还设立中医药财政专项资金,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近3年,拨付中医药事业经费2.4亿元,占卫生事业总投入比例的24%以上。市中医院建设了现代化医疗综合楼,面积、床位、接诊量扩充至原来的3倍,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重点打造5处精品国医堂,遴选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9家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中医诊疗服务。

“受益于基层中医药政策支持,我们卫生室的基础条件、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走进胡家街道千顷张村卫生室,浓郁的中草药香味扑鼻而来,干净明亮、古色古香的中医诊疗室内各种诊疗设备整齐摆放、药房里药品齐全,在这里工作20余年的张晓蕾说,目前,卫生室可以为周边10余个村的村民提供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这样的改变与乐陵市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的建设密不可分。

该市支持中医馆建设,有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综合服务能力,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兜底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政策保障仅是我市强化统筹,建立中医药发展长效机制的举措之一。乐陵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作为全面深化医改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同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编办、医保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设置独立的中医药行政科室,配齐配强骨干力量,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此外,该市还先后制定出台了《乐陵市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9—2030年)》《乐陵市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乐陵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制度保障体系,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服务 重塑特色优势



“我腰腿痛有3个月了,在卫生院通过膏药贴敷等方法进行中医康复治疗。”近日,乐陵市胡家街道北小宋村村民李祥臻说,他到胡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门诊就诊,根据病症,该院副院长、梁一贴祖传膏药第五代传承人梁俊平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梁一贴膏药被授予“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作为梁一贴祖传膏药第五代传承人,梁俊平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如今,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吸引了本地患者前来寻医问药,还吸引了附近县市及河北省的患者慕名而来。

在胡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患者感受到方便的,还有设置相对集中的国医堂中医诊疗区域,群众可以“一站式”接受中医药服务,减少等候时间,避免来回折腾。

“我们将门诊楼二楼中医诊室、针灸治疗室、艾灸治疗室、治未病科、康复治疗室等职能科室进行统一设置、统一规划,建成国医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孙芳玉介绍,在硬件设备完善的基础上,中心着力打造中医全科服务模式,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将临床诊疗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理念结合,做好儿童、老年人、孕产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对辖区居民开展全周期全方位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并根据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去年全年门诊量达3.6万余人次,其中中医诊疗2.2万余人次,中医门诊量达61%。

方便、便宜、效果好是许多患者来“看中医”的共同原因。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乐陵市不断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着力将市中医院打造成一所综合实力更强、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体验更舒适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市中医院最出名的是骨伤科,特别是在疑难骨伤病的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对颈、腰椎病等疾病的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乐陵市中医院党委委员谭锐说,目前,医院拥有一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骨伤科获批德州市首批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康复科与脑病科获批德州市首批中医药县域龙头专科建设单位,7个科室被纳入了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

在乡镇(街道),乐陵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将国医堂、中医阁提档升级,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康复科、中药煎药室,完善了中药房设施和中医诊疗设备,并配备不少于300种中药饮片;同时配置推拿治疗床、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等10余种中医诊疗设备,提供健康调理、中医康复、针灸艾灸、煎药开方等服务。

“目前,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李海燕介绍,由乐陵市中医院组建20人的适宜技术培训专家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每位培训对象能够掌握4类6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安全、优质、便捷的中医诊疗服务。

乐陵市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体质辨识、养生保健、食疗药膳等举措,为老年人、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并在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等服务中融入中医药方法。目前,累计为7.8万余人提供中医保健服务。

引人才 加快传承创新



医术专业、待人亲和……黄夹镇中心卫生院国医堂医师李好杰接诊过的患者总是对他印象深刻。李好杰从医15年,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小针刀、拔罐等1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中老年人常见病更是得心应手。

“卫生院的学习氛围很浓,我们经常一起切磋交流。”李好杰说,2019年,他在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去年10月,参加了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现在他可以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乐陵市卫健局中医药股股长刘菲介绍,卫生院鼓励医护人员提升学历,同时选派中医药业务骨干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持续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服务能力。

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乐陵市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近年来,先后招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7人,遴选54名学员到中医院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0余名本科生在省级中医院规培学习,7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10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174名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学习。

为了弥补社区、乡镇等中医药人才短板,乐陵市中医院还与8个乡镇卫生院、1个民营中医医院及3家中医诊所建立了医共体合作关系,中医院设置了医共体办公室,由专人定期对成员单位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实现了医共体内信息互通互享。选派骨干力量到卫生院帮扶58人次、指导基层查房350余次、义诊1240人次,有力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水平。

师承教育,俗称“师带徒”。中医药人才培养,师承教育必不可少。目前,全市20个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开展名中医“师带徒”活动。同时,深入实施省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乐陵市中医院获批李鸿娟“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朱金庆、李斌2个“德州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乐陵市中医院朱氏流派中医药特色技术入围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拥有“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人,“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5名;“省基层名中医”7人,“市名中医”6人,市名中医药专家5人,“市青年名中医”2人,“市基层名中医”7人。

在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中,乐陵市还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古方良方进行收集、筛选和论证,建立中医药保护名录。先后挖掘整理古方良方10余种,梁俊平“梁一贴祖传膏药”、尹鹏飞“六部七冲门舌诊”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朱氏流派百会穴排瘀血疗法”“安氏正骨”等5个项目入选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菲表示,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乐陵市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推广普及活动,通过中医便民义诊,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功法演练,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增进群众对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的体验。去年,全市累计开展推广活动50余场次,寨头堡乡闫芙蓉小学、铁营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德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同时,在市中医院、黄夹镇中心卫生院等地建设4处健康教育基地,传播食疗药膳、饮食锻炼、中医养生等保健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于春芝 通讯员|张晓梅 王晨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