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长寿“秘诀” | 王立新

母亲的长寿“秘诀”

王立新

昨天是4月12日,是我的阳历生日(母亲只记得我的农历生日)。4个月前的12日,母亲以96岁高龄驾鹤西去。常言道,儿的生日娘的难日!此时此刻,我深深怀念亲爱的母亲,几个月来也是多次梦见她老人家。

在与亲朋好友交流时,大家都非常羡慕和夸赞母亲的高寿。的确是这样,尽管我们有千般不舍,但毕竟能活到这个年纪的老人还是少之又少的。仔细回想,母亲长寿的“秘诀”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母亲可能有长寿基因。或许是我姥爷姥娘的长寿基因吧,我的大姨活到97岁(母亲排行老二,比大姨小3岁),她们是在父母较年轻时出生的,而我舅则是在姥爷姥娘年近40岁出生的,体质就相对差一些,但也活到了82岁。这是不识字的舅妈的观点,或许有些道理。

二是过去几十年的体力劳动奠定了母亲较好的身体底子。母亲勤劳一生,17岁嫁到我家就开始操持家务,后来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一直干到50多岁。劳动虽然艰辛,但也锻炼了她强健的体格。

三是大事能想得开。母亲一生经历坎坷,13岁就没了娘,17岁就嫁到我们家,以瘦弱的身体承担繁重的家务活,有时还委屈受气(母亲的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的父亲被打成右派,遭受迫害长达20年。母亲带着大哥又被下放到农村老家,不但生活非常贫穷困难,还遭受到同村一些人的白眼和歧视。但母亲始终没有向命运向生活低头,她带着我们兄弟3个,不卑不亢向前走,心里始终有个信念:孩子长大了一切就会有希望。当然,母亲也有减压的方式,就是学会了抽烟(80岁时才戒),偶尔也和同村的大娘婶子们喝点酒。

四是生活简单而规律。她不像有些讲究的人家,喝纯净水、吃有机净菜和山珍海味。母亲一直喝自来水,吃普通饭菜,偶尔给她买个海参,她总嫌不好吃。母亲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洗漱之后喝一杯蜂蜜温开水,早饭是一碗菜煮面条加一个鸡蛋,午饭吃半碗炒菜(习惯吃素)和半个馒头,晚饭就着咸菜,吃一碗加上地瓜胡萝卜的稠粥。每天还会吃一二根香蕉,最后几年每天喝一包酸奶(早年不喜欢喝牛奶)。早上起来后,一整天不再上床休息,偶尔坐着打盹儿,晚上吃药后10点左右准时上床睡觉。

五是有一副“好牙口”。其实,母亲的牙本来并不好,四五十岁的时候老是牙疼,就不断地拔牙,不到60岁就拔光了,然后就镶了全口假牙。但也正是有这口假牙,几十年来她才能很好地吃各种东西。

六是认识字,能“学习”。小时候母亲的娘家可能还不太穷,她的爷爷也比较开通,让母亲和大姨上了几年学堂,认识了一些字,一个女孩子在她们那个年代能上学是很不容易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底子,母亲年轻时参加了妇救会,能与父亲通信,出门能认得地方。但随着年纪渐老,她已多年不会写字了,但还认一些字。早些年,我经常拿些生活类报纸回去让她看,母亲看得很认真,还常给我们讲她在报纸上看到的趣事趣闻。但是,到了母亲八十三四岁时,她看东西有些模糊,去医院检查后,为一只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效果很好,我们让她做另一只眼,她怕疼就坚持没做,但也能看清东西了。正是这样,虽然耳朵听不见,但她能看电视、看报纸、看药品说明书,因此她的世界并不孤独,这也有助于锻炼脑力,预防了老年痴呆。老人家一直到最后,头脑都非常清醒。

七是老来不管闲事。她实际上为一家老小操劳了一生,到老了,心态逐渐平和,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所以不过多关注过问家里的大小事,这样就会少生闲气。俗话说,病多从气上来,所以母亲就很少生病,八九十年来很少去医院,也从来没体检过,平时只吃点预防高血压、维护心脏和助眠的药。

当然,母亲还有一辈子积德行善、能自己做的事坚持自己做等优秀品质,这些也都是她长寿的原因吧。

或许还有其他“诀窍”,还有待于将来在怀念母亲的日子里慢慢开悟挖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