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医药产业特色融合创新之路


庆云县中草药种植户为蛇床除草

3月29日,庆云县崔口镇前程村村路两边,出苗后的蛇床已经长出了一扎高,种植户崔维瑞手拿镰刀,沿着路边查看蛇床长势,并将地里的杂草拔除。作为一种中药材,蛇床的果实“蛇床子”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等功效,且植株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近日,德州市卫健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市直部门,对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一线调研,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等,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整合,为我市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远景擘画蓝图。

中药材种植产业逐步壮大

3月26日一早,在新河路桥岔河两岸的滩地上,已经定植覆膜的金银花整齐地排列着,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长势旺盛喜人。

“这是我们种植的733.64亩金银花,还有110亩连翘,预计到丰产期总产量可达6.5万公斤,总产值超1000万元。”德州嘉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弭晓凤介绍,目前基地已经和多个中药厂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从源头上确保中药材优质安全,是弭晓凤的坚持。为此,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就邀请相关方面的农技专家,从育苗、栽种、修剪到采摘,全部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不仅赢得了市场,还得到了省卫生健康委、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2023年11月,该基地成功入选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创建单位。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本地中医药资源禀赋,扩大石斛、金银花、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加快引进适宜我市自然气候条件的优良中药材品种。夏津县桑产业、庆云县石斛产业入选首批省级中医药产业典型案例,夏津县桑产业被中国中药材种植专业委员会评定为“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2023年,宁津县借力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辟3000亩中药产业“试验田”,种植丹参、金银花、黄芩等10余个品种,亩均增收3000元。

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中医药产业的基础环节,全市中药材种植存在规模小、种植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就此,九三学社德州市委员会副主委吴广峰建议,扩大现有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规模,支持企业利用本地桑类、石斛、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和品质优势,加快药膳、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延伸中医药产业链。

中药材加工业势头良好

走进全市唯一一家中药饮片生产规上企业——山东键心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展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陈列在展示架上:有公司生产的黄芪、党参、天麻、薏苡仁、西洋参等各类中药饮片,也有药食同源类创新型产品。2015年成立至今,公司聚焦中药饮片、智慧药房、中药材养殖(水蛭)、药食同源类创新产品四大部分。如今,山东键心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营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品种多达400多个。依托过硬的质量,公司成为我市唯一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等产品不仅供应我市部分医院、药店、诊所,还广受其他地市采购商的欢迎。

虽然山东键心堂的发展有所成就,但当前我市中医药企业数量少、知名品牌少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后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京津冀济等中医药头部企业以办院、建厂等方式落户德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医药文化氛围逐渐浓厚

在德州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民可以了解到多位德州籍的古代中医名家的人物传记、从医故事、画像典故,也可以体验非遗传承传统捣药技艺——打药磓,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中药材,了解它们的相关知识……通过参观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感受中医药的魅力,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株小草治病救人,药香书香穿越古今。通过深入挖掘德州市中医药历史文化内涵,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引导人们了解中医药、信任使用中医药。目前,我市建成11个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13家省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13个中医药文化长廊、1个中医药文化街、4个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角。

为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的环境,我市还实施了中医药文化“双百”工程、推动中医药“六进”活动,举办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文化交流大会、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膏方节,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认真吸收采纳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与相关市直部门等加强协同配合,坚持全链、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建设区域性中医药文化名城。”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志梅 通讯员|李佳 编辑|邢仁宇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