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微视评 | “两河牵手”,让德州城市名片更闪亮


□刘潇


4月23至24日,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市委网信办举办“两河牵手·网红走单骑”主题活动,组织网红达人走进两河牵手生态、文化廊道,一路走一路看,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多姿多彩的文旅项目引人入胜。“两河牵手”工程赋予安澜德水更多斑斓的色彩,让德州的城市名片更加闪亮。

“两河牵手”实现了国家文化公园概念的全域覆盖。该工程纵跨5个县市区、18个乡镇,实现黄河和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态等方面全面连通。工程谋划建设四位一体综合廊道,沿着水网建路网、林网、发展网,为这项工程夯基垒台、蓄势赋能。两河牵手的基础是水路畅通,以5大干流、1500条支流、20座水库互联互通为重点,用水系把两条文化大河连通起来,实现了“两河牵手”130余公里水道全线贯通。路网是连接两河的主动脉,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致富路,通过建设高标准滨河道路,与减河、岔河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道相互连通,130公里路网已全线贯通,方便群众出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服务特色体育名城建设。滨河及沿线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廊道沿线草木繁茂、鸟语花香,绿色生态廊道俨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通过在水利、交通的联通,促进文化、旅游和生态方面的大贯通,使两河流域成为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的有机整体。

“两河牵手”促进了德州文旅项目大建设。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大手笔规划布局、大项目建设支撑。除了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也令人振奋。德城区运河畔的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已初具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包括1个主馆和6个副馆以及望帆楼、见可园,建成后将成为德州历史文化的城市客厅、齐鲁文化旅游的枢纽门户和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的重要地标性建筑。齐河县黄河之滨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群以黄河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了21个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目前书画艺术馆、齐鲁书院、根雕博物馆等9个馆已具备展示条件,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德城区的漕仓遗址、小锅市运河聚落、滨水文创园、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均已全面展开。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禹城市的大禹文化产业园等一大批文旅融合项目也在稳步提升。这些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两河沿线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共同组成德州两河流域的大美画卷。

“两河牵手”促进了农文旅产业的大融合。打造这项工程,不仅要统筹水、路、林、文、景,塑造国家文化公园的德州品牌,更要沿交通干线、沿河发展带状经济,带动乡村相关产业振兴。我市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精心谋划以“两河牵手”为特色的文旅体验项目,着力激活近郊游、乡村游、美食游、研学游等新业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产业加速发展。高标准的骑行道、漫步道不仅是亮丽风景,也是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平台。自2023年两河连通廊道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就结合特色体育名城建设,谋划沿河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目前不仅市级依托“两河牵手”工程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沿线各县市区也借助这一平台,积极举办马拉松、自行车、垂钓等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两河连通廊道正逐步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运动廊道。目前,我市“两河牵手”工程已经成功入选山东重要旅游风景道,获评国家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等多项殊荣。从“旅游+农业”到“旅游+体育”,再到“旅游+生态”,“两河牵手”工程带动沿线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正持续显现。

德州因黄河而得名、因运河而兴盛。“两河牵手”带来了新变化、新活力、新发展,也将打造成山东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德州样板。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