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大会发言 | 市政协经济委主任王立新:优化我市金融环境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多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得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但在市政协最近组织的几次调研活动中,融资难都是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实体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深感“融资的高山”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不可逾越的一大障碍。有关数据也显示,近年金融机构对我市经济发展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弱化。2018年末德州市金融机构存贷比比2012年末下降了11.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24.1个百分点(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每1个百分点,相当于贷款额34.5亿元);全市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只增加了13.3亿元,同比少增10.8亿元;短期贷款余额减少了48.7亿元。

以上表明,我市金融运行血脉不通畅、有梗阻。我们必须承认,除了我市产业层次较低、企业项目质量不高、部分银行担当不够等原因,我市金融环境尤其是信用环境不理想,已成为制约银行机构增加对实体企业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我市银行贷款不良率仍处全省较高水平,个别县高达两位数以上,很多项目被限批;二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增信能力比较有限;三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银行对企业信息了解不充分;四是部分骨干企业尚未彻底“破圈断链”,仍有潜在金融风险。因此,我市只有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切实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优化金融环境,才能有效畅通金融血脉,促进银行机构为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此建议:

一、切实提高对优化金融环境的重视程度。建议我市把2019年确定为“金融环境优化年”,勠力打造区域金融生态良好城市。为此,市县两级要把优化金融环境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区域性重大金融风险作为优化金融环境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精选专业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和工作推动。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市区优化金融环境工作指导、督导和考核,坚决扭转被动局面。

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认真总结近年我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为骨干企业“破圈断链”的经验,进一步突出重点,梳理脉络,精准施策,争取在为重点企业解困上实现更大突破。密切与银行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切实避免出现对正常运营实体企业的抽贷断贷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和对银行机构督促引导,努力实现优质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增户扩面的更大突破。充分发挥政府“黄金信用”,优化“三航”实施机制,不断扩大融资增信规模和企业受益面;要督促县市区千方百计筹措专项资金,还没有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不良收购、过桥资金等风险化解处置机构的要抓紧设立,已设立的要注入足够资金,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对重大隐患企业经营异常情况的综合监控和预警,积极超前干预,严防局面失控。

三、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性支持。要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银行,加快推动重点风险企业和地方法人银行风险机构降级销号,同时对历史形成隐形不良不回避不掩盖,帮助有关企业和各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支持,配合银行通过核销、打包处置、自主清收,争取今年底把区域不良率降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积极筛选推荐治理规范、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但有短期流动性困难的企业纳入省纾困企业名单,争取省纾困基金救助,同时市县要安排配套纾困资金,合力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

四、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组织和配合有关银行机构和司法机关,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集中行动,通过侦破一批重大案件、公开一批典型案例、处置一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或个人,增强震慑效应,净化金融环境。

五、加快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建立各级大数据局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积极推动全市公共信用信息、金融信息、市场信息互联共享融合,完善企业经营、纳税、民间借贷、公用事业缴费、进出口报关等信用信息,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与应用水平。要加强企业诚信教育,建立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应用机制,推动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摄影|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