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大会发言 | 武城县工商联主席林红昕:唤醒农村土地资源 破解乡村振兴的资金瓶颈

做好乡村振兴这个答卷,解决“钱从哪里来”是一道必答题,也是困扰基层多年的一个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指出了重要路径。自2015年12月国家将武城等232个县市区列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以来,各地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有益的探索,我市武城、乐陵积极实践,两地累计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0余亿元,有力推动了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进农业、进农村,为解决农业农村长期以来的“失血、贫血”问题趟出了路子,既盘活了我市丰富的农村承包土地资源,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金融血脉。为此建议:

一、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通行证”,畅通抵押渠道,增加资金来源。在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着产权归属不明晰、流转合同不规范、农民自发流转土地价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开展。建议相关部门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制度,为规范流转土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颁发相应的土地经营权证书,让承包权和经营权落到纸上、体现在证上,确保用于抵押贷款的土地经营权合法有效、权属明晰,便于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拓宽农民创业、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二、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游标尺”,简化工作流程,保护借贷双方权益。目前,农村存在土地流转价格认定难的问题,一样的耕地不一样的流转价格、不一样的抵押标准,流转双方协商没依据,农民心中没底气,放贷银行没标准。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指导意见,根据当地农产品产量、销售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制定土地交易最低保护价和指导价,并结合基础设施配套、物价上涨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浮动价格,并指定相关机构为农民群众提供免费评估服务。同时,由产权交易中心为贷款银行提供抵押登记服务,对抵押土地的权属、面积、地界、抵押时间等事项依法进行登记确认,满足银行抵押贷款的工作需要。

三、创建土地经营权承接“项目池”,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土地经营权是特殊的抵押物,经营风险大、产出效益低、处置变现难是最实际的现实问题,如何强化风险防控、保障农民和银行双方权益,是一项事关工作成败的难题。建议由县相关部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中选择经营状况好、信誉度高的优质客户,形成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主体。当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其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将流转给“项目池”中的承接人,政府和银行给承接人一定的优惠政策,由承接人经营并续缴农户土地租金,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风险。

四、铺设土地经营权交易“高速路”,优化服务质量,提高贷款发放效率。由于农作物种植有严格的时间节点,且很多土地的流转期仅为一年,因此,土地流转具有时效性强、周期短的特点。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将业务审批、网络竞价、抵押贷款登记、融资需求管理等功能全部融入到网络系统,让土地流转信息手机查询、“一站式”办结,实现产权交易和抵押贷款网上办理,提高农村产权交易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缩短贷款发放时间。

我们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德州一定能够激活土地要素,变“权”为利、点“土”成金,不断激发农村活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摄影|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