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刚了!惊动外交部的中美女主播“约架”,中国刘欣霸气回击

就在今天早上八点,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播刘欣

与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

主播Trish Regan

终于在国内外千万网友的关注下,

开始了这场隔空激辩。


中外网友期待了整整一周,

两位主播关于“经济战”的辩论中,

刘欣沉稳有力的措辞,

有理有据有节的辩论,

让人不得不服: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度。



早前在Fox黄金时间播出的

一则新闻评论中,

主持人Regan一再强调

美国是中美贸易关系的“受害者”,

美国在她口中成了

被中国“腹黑”的傻瓜。



不仅如此,

她多次使用“steal(偷窃)”一词,

将一份未经确认的

美国知识产权遭盗窃的损失估值报告

悉数扣在中国身上;

而且,这个6000亿美元的估值

是综合全球而言。



事后,CGTN的刘欣隔空

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方的谬论:

作为一个官方媒体人,

不仅在节目中频繁宣泄个人情绪和

指责性言论,

更引用虚假信息误导大众。


一条一条,皆有据可寻,

短短几分钟的言论,

且不论字正腔圆的英语发音,

词句中的不卑不亢与不急不躁,

就已是中国的气度。



而随后,Regan回复了,

在自己的节目中用了

整整11分钟喊话。



这次,她对于刘欣指出的

不实言论避而不谈,

却将用了一句极其个人化的语言:

their newest target,me!

Yeah, me!(他们的最新目标,我!)

而我,仅仅是一个American girl。



这番言论,

明明白白地向大众哭诉:

他们竟然对我一个普普通通的

美国女性进行人身攻击。


下了节目后,

Regan又在其个人推特上

与刘欣约辩,

刘欣很快回应,

霸气又不失礼貌地

应下战书。



值得一提的是,

不论是节目直播中,

还是推特上,

刘欣言语中的稳重大气

满是天朝风范。



铿锵有力的措辞,

不容诋毁的语气,

字字大方得体不失偏颇。




练就这般理性又优雅的气势,

却也不是刘欣一日促成。

所谓水滴石穿,

非一朝一夕之功。



看她的履历,

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模板:

妥妥地一路从小优秀到大。



俗话说,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这话用在刘欣身上最贴切不过。


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刘欣,

没请过家教,没上过补习班,

凭着满腔热爱,

天天和大7岁的姐姐

蹲守在电视前等自己心心念念的

英文学习节目开播。



1993年,刘欣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了南京大学英语专业。

而在这之前,

摆她面前的是

保送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机会。



一个人有了目标,

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放弃名校保送,

凭自己努力做喜欢的事,

这才是人生意义。



在大学里的刘欣,

待在自习室的时间屈指可数,

她知道,练习一门外语,

说出口才是最有力的突破。



人才济济的南大校园里,

只要有外语活动的地方,

就有刘欣的身影。

各种话剧演出、英文歌唱,

身边的人都知道,

要找刘欣,

不在排练厅,

就在英语角。



大二时,担任英语话剧

《鞋匠的老婆》女主角,

稳重的台风,

标准流利又饱含情感的台词,

收获了一票迷弟迷妹。



上课时,她总是最积极的那个,

每每老师要结束话题,

她总会长篇大论的补充。

她从不害怕犯错,

只怕自己没有机会。

因为,只有摔跤了才知道如何走路。



也正是这般无所畏惧,

她才敢在1996年的首届英语比赛

第一个勇敢地举手“我要去”,

才能在那一届全国各地

出类拔萃的大学生中

稳稳地拿下了第一个冠军。


更在随后的5月

去伦敦参加的世界英语联合会

举办的世界公众演讲比赛中

再次夺冠。



连评委都说,

她(刘欣)一上台,

就被她的稳重大气吸引,

这对于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

实在难能可贵。



而那时的刘欣,

说不紧张是假的。

从全国的舞台到全世界,

她一遍遍地告诉自己,

我能行!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自己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优点。



荣耀加身,

刘欣却从未骄傲一分,

她深信,没有人是

生而知之,不学而能。


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

从南大毕业后,

她随即进入了

央视海外中心英语新闻栏目。



这时的英语频道,

和这个刚出校园的大学生一样:

都在摸索。

小小的办公室,

几个新人挤在

没有窗户的角落,

就这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节目。



看起来光鲜的工作,

背后的努力却如在战场一样,

一刻不曾松懈。

少有人能相信,

为了自己的热爱,

这个年轻的姑娘

在十年里,未曾看过一部电影。



做编译,她要查阅大量的

文献和时事资料;

做记者,她会第一时间

冲到前线;

做主播,她在荧幕下

储备的稿子早就不计其数。



有人曾经说过她,

“从未见过你这样拼的记者”。

她却笑着摇摇头,

既然到了这个岗位,

那就做该做的事情,

事业无穷年。



这个拼命三娘并没有埋头工作,

2002年,她只身前往

法国学习法语,

半年后取得了

法语高级资历证书。



再次回到台里,

她的光环又加一层,

而肩上的重担愈加沉重,

身上的荣誉也越来越多,

她依然不骄不躁,稳步前行。



声名鹊起时,

她却放下主播光环,

选择去做一名驻外新闻记者。

那时,与她同台竞争的

不乏BBC、CNN的前雇员。



在西方世界里,

她熟悉的一切传播方式

遭到了“颠覆式”的冲击。

仍旧是第一时间冲去采访,

却遭到了“很粗暴的对待”,

她至今仍记得,“当时打得我很疼”。



一个曾经被捧着的美女主播,

在异国他乡被这般对待,

又有几人能接受。

她咬着牙坚持,

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就要做出让他赞同的事!



靠着“总在现场”的行动力,

她几乎从零开始打开

中国传媒在日内瓦的影响力。



她的人生中,

一直被三个字母支撑着:I, G, O.

也就是innovation(创新),

grit(坚毅),orientation(人生规划)。

她清楚自己的目标,

而再遥远的目标,

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再看这场跨越半个地球的辩论,

且不论谁输谁赢,

只在新闻人的专业上,

刘欣就已经赢了。

摆事实讲道理,

不是靠嗓门大或语速快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