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急先锋 铁汉也柔情|​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于敬东

因为战疫,于敬东50余天未与家人见过面;隔离结束,他只有1天时间陪家人,第二天便踏上援疆之路。于敬东是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治医师,4月6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这位见惯生死的“铁汉”,声音数度哽咽。

采访结束,记者眼前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于敬东面带微笑,站在机场通道,用力地向大家挥手告别,转身的一刹那,眼泪夺眶而出……

左四为于敬东

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

4月6日上午,记者手机连线于敬东时,他正在3千多公里外的新疆写着日记,回忆着抗击疫情以来的点点滴滴。

今年38岁的于敬东,毕业于济宁医学院,2008年进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2017年,医院成立重症医学科,于敬东调任副主任。去年,于敬东报名参加了我市医疗援疆。原本出发援疆的时间,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

“不去援疆,就去战疫!”大年初一,递交请战书,于敬东被分到医院重症组,负责重症、危重患者的救治,2月6日,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在隔离病区内,所有时间都必须穿着防护服,经常10来个小时不吃不喝,记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持续工作30多个小时。”于敬东说,他不但忙着各项培训,参与重症隔离病房的规划建设,调试救治仪器设备,还要抢救重症患者,“这种工作压力,是以前从未经历体验过的。”

2月10日18点,德州一名老年患者病情病情不断加重恶化,于敬东立即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患者缺氧状况,抢救结束已是凌晨3点多。第二天早上8点半左右,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于敬东紧急穿上防护服,给予患者紧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通气,经抢救,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好转。

奔赴济南支援战疫

2月11日,根据上级要求,我市将现有确诊患者全部转运至省集中收治定点医院进行救治。于敬东再次主动请缨,当日奔赴济南,支援山东省胸科医院,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开展救治工作。

来到省胸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让他印象深刻。一名中年男性患者,确诊新冠肺炎后,病情进展很快,肺的绝大部分受损。患者对新冠肺炎充满恐惧,刚戴上呼吸机,人机不协调。于敬东耐心地为患者示教如何调整呼吸,鼓励其增强信心。患者积极配合,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转为普通型后,患者说了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听罢,于敬东视线瞬间模糊了。

“在我们的精心治疗下,一些危重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好转,普通型的患者也陆续出院。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出院后献出自己的康复血浆,去救治更多的确诊患者。看着一个个患者治愈出院,我的心,也从最初的黑云压城,变成了柳暗花明。”3月9日,于敬东顺利完成救治任务,回到德州,开始了14天的医学隔离。

解除隔离便去援疆

“去济南之前,没有告诉爸妈,也没有告诉爱人,怕他们担心。”于敬东声音哽咽地对记者说,直到媒体报道,家人才知道他去了济南战疫。“特别特别想女儿,隔离期间,对家人的思念,达到了顶峰。”

“3月20日,97岁的姥姥病重住院了,本以为隔离结束,可以好好陪陪家人。3月22日,接到正式通知,3月25日早晨出发援疆。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3月24日解除隔离,只有一天时间陪家人,我哭了多次,对家人亏欠得太多太多……”于敬东在日记中写道。

3月24日,爱人接的他,这对久别重逢的夫妻,抱在一起,无语凝噎。回到家,女儿尖叫着扑进他怀里,一直缠着他不放,一会让抱着,一会让背着,一会又让骑着,一个“爸爸”接一个“爸爸”地叫着,“我的心都化了。”

当天上午,参加援疆前欢送座谈会;中午,看望亲如父母的姑父、姑姑,为做过心脏手术的姑父准备好应急氧气;下午,他回到老家探望姥姥。“姥姥不认识我了,也不能进食了,这肯定是我和姥姥的最后一面了……”于敬东哽咽说,当时他握着姥姥的手,泪流满面。

告别姥姥,于敬东回家见了父母,一家人一块儿吃了晚饭。“爱人一直安慰我,让我放心去工作,家里的事、孩子的事不用我担心。爸爸、妈妈都嘱咐我,要多为社会做贡献。”

25日,于敬东抵达新疆乌鲁木齐,在兵团十二师五一农场,按照当地要求,接受14天医学隔离。

“我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到援疆事业中去,严格遵守纪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保障好医疗安全和人身安全,圆满完成援疆任务。”于敬东斩钉截铁地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李祖林 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