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报说节气 | 今日大暑!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今日大暑


7月22日,迎来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今天我市大部有小雨

南部县市雨量较大

26-27日还有一次降水过程

但我市下旬降水将低于常年值


天气预报


22日夜间多云,局部有小雨,北风3级,最低气温20℃;23日白天多云,北风3级,最高气温32℃。


23日夜间多云,北风2级,最低气温20℃;24日白天晴,西风2级,最高气温33℃。


24日夜间多云,西风2级,最低气温21℃;25日白天多云,南风2级,最高气温34℃。


25日夜间小雨,西南风2级,最低气温23℃;26日白天小雨,西风1级,最高气温29℃。


26日夜间阴,西北风1级,最低气温22℃;27日白天小雨,西风2级,最高气温31℃。


27日夜间多云,南风2级,最低气温23℃;28日白天多云,南风2级,最高气温34℃。



大暑三候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 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 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 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 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大暑习俗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大暑节气恰逢二伏

当然要吃面了

此外

不少地方还有各自的风俗小吃

01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02 晒伏姜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等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伤风咳嗽等有奇效,还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03 喝伏茶

古时候很多地方农村有个习俗,就是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那里每天都有专人煮茶,斟好供人们消暑解渴,这种茶当地人便叫“伏茶”。

04 吃凤梨

大暑期间,闽南部分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 “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养生

01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


02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03 益气养阴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04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夏季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专家认为,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05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大暑诗词


《销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编辑|高红岩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