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云馨农场:家庭农场主勤劳致富成网红

7月1日,云馨农场主郭云参加了县“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主题演讲比赛,她讲述了自己创办云馨家庭农场4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上小康之路的整个历程。
从农村家庭妇女到个体经营户,从专业食品师到农场主,再到网红主播、新型农业发展致富带头人,郭云与时代同频共振,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人生赢家”。

创业初衷

村里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想替乡亲们把地侍弄好

7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晏北街道葛庄村的云馨家庭农场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基地里一排排大型机械设备和院子里堆放着的20万余公斤小麦。
“今年大丰收,开心!”郭云说话嘴角带着笑。45岁的郭云是土生土长的齐河县葛庄村人,2016年,靠着外出打工和卖桃酥攒下的钱,成立了云馨家庭农场,经过4年的发展,农场从最初的2个人、40亩地,发展成现在拥有40余台大型机械、30余名工人、500亩地的大型农场。
“这都是我们一步步努力的成果,一开始也没想到能做得这么大,主要是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郭云说。

今年小麦增收5万余公斤,郭云(左)和爱人心里美滋滋的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作为村计生主任和党员,郭云每天都看新闻,关心惠农政策的变化,此时,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村里年轻人大都进城生活了,庄稼咋能种得好?干脆,咱们以后也成立个家庭农场,替乡亲们把地侍弄好喽!”“我看行!”郭云和丈夫聂宜胜一拍即合。2014年,他们从村里流转了40亩耕地,迈出了规模种植的第一步。
“县上和镇上都给了我很大支持,借助政策我购买了玉米收割机、大托深松机。”郭云说,随着时机的成熟,2016年3月,她投资416万元,注册成立了齐河县云馨家庭农场,建起了农场基地大院,大院占地1200多平方米。
“从那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在农业现代化种植上有所突破。”郭云说,农场成立一年就已流转土地260亩,中间经历不少波折,甚至有两年处于亏损状态,但她和农场硬是挺了过来,如今流转土地面积已达500亩。
“我家给农场流转了6亩地,一年能领5000块钱,比自己种还能多收入2000多块钱。”村民郭耐荣说。

科技增效

农活全部实现机械化,亩增收100多公斤

地多了,问题也来了。500亩地分布在不同的6个地块,怎么管理?这可难不倒这位女强人。农场采用小地块种植经济作物模式,一块种绿化树,一块种中草药;大地块则连片种小麦、玉米,便于全部机械化耕种管理。
“传统粮食种植想真正鼓起钱袋子,不能靠天靠地靠运气。”郭云指着院内的一排大型机械说,农场的农活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科技手段节本增效,将普通的种植业变成了致富产业。“粮食不涨价,人工贵,我牵头成立了植保队,在网上买了植保机,一亩地节约成本50元钱,通过优化种植模式,还能再次降低种植成本。”
“很多人操控不好无人机,我玩得可溜了!”郭云的爱人聂宜胜指着一台无人机说,农场全部采用无人机喷药,避免人工喷药踩死农作物而造成减产;采用长效期农药,比如拜尔的螺虫乙脂,号称“打一次管一季”,整个小麦生长周期,从原来喷4次农药,到现在只喷2次药,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
“我们调整小麦收割时间,晚10多天收,小麦直接在田里被晒干,不用烘干,既节约了烘干费用,又节省了运费和人工成本。”聂宜胜介绍说,施肥更是个“烧钱”活,农场通过采购鱼蛋白等富硒复合肥原料,自己制作复合肥,不但大幅降低成本,还能保证高质量产出。
今年2月份,郭云发现小麦生长情况异常,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这是一种新的“小麦条锈病”,3月初立马开始喷药,收获的时候差距出来了:有的农户亩产只收500多公斤,而郭云承包的土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0多公斤。
除却小麦,农场还种植了20亩冰糖雪梨、25亩绿化苗木、8亩中草药麦冬,年利润近40万元。
“郭云每年都会雇用村民,30余人常年在她那儿打工,里面还有5个贫困户,每人每年平均能挣3万块钱。”村党支部书记郭勇之竖起大拇指说,“郭云两口子就像地头的白杨树,深深地扎根在家乡的土地里,他们成立的云馨家庭农场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周边乡亲们脱贫致富。”通过农场统一植保收割、统一送粮、统一技术培训,今年村里2000多亩耕地亩增收100多公斤,共增加经济效益45万余元,节约成本35万余元。云馨农场还为村里耕地免费植保,使用无人机为周边10余个村8000余亩地进行飞防植保,为6000亩地提供深松服务,为3000余亩地提供收割服务,解决百姓种地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带动了街道发展和乡村振兴。

创新营销

一二三产融合,直播带货销量稳步增长

“老铁们,这就是我家的农场,我们种植的都是富硒小麦和富硒玉米,对人体健康好处多多,自家制作的桃酥更是远近闻名。”7月6日一早,郭云玩起了抖音直播。郭云玩直播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玩,她是想向外推介农场和齐河本地的特色农产品。
“2000年我回村创业,当时干的就是食品加工,主要做桃酥和面包,后来注册了龙智馨商标,全县大多数超市都从我这拿货,济南订单也不少呢!”郭云说。
如今,农场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自己种粮食,自己深加工,用自己磨的面粉做食品,再自己销售。去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到访农场;今年3月,齐河县委书记姜凌刚也到访农场。这让郭云信心倍增:“说明个啥?说明咱做得还不错呗。”
通过外出学习,郭云认识到富硒农产品深受欢迎。2018年开始,她尝试种植富硒小麦、富硒玉米和富硒冰糖雪梨。2018年10月13日,她带着自己的产品走出家门,在省科协组织的农业展销会上,产品被一抢而空,订单不断。 随后,郭云还应邀参加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论坛会。
“出去开眼界了,别人讲的我都做了笔记,了解了各地新型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知道了要在产业融合和营销方式上下大力气,咱还得解放思想才行,否则,处处落在人家屁股后边。”郭云说。
去年,农场通过鲁担惠农贷获得低息免抵押免担保贷款35万元、争取上级涉农扶持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45万元,总投资110万元,新建食品深加工车间650平方米,改进提升了富硒面粉、桃酥等食品生产线,新进了烘焙机械和石磨,自磨富硒面粉。富硒小麦加工成了富硒面条和富硒桃酥,富硒玉米磨成富硒玉米面,实现了一产种植、二产深加工、三产直销+网上营销的深度融合。
“我们的产品都有二维码标签,实现全程可追朔,让消费者看到从种到收到加工的整个过程,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健康。”说话间,郭云拿起一包面条向记者演示了一番产品追溯过程。
“我认识到好的产品要卖上好价钱,不但要有好的质量,还要有好的销售平台。”郭云说,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场按照智慧农业标准来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和直营配送等模式,农场已全部实现。
2018年底,她联系一家济南公司,开通了微信小程序——齐河县云馨农场商城,她把农场10多种富硒特产和本地10多种特产放到商城线上销售。
“这个小程序挺方便,购买产品的客户都能看到待发货、待收货等信息,我们后台也能随时查到货物的物流信息。”郭云展示说,小程序可以设置分销户,帮助客户实现分销批发,同时还开设直播功能,对农产品进行在线销售。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农产品销量稳步增长,订单量已过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馨家庭农场整个产业链遇到极大困难,郭云认识到,仅靠以前销售模式显然不行,还得跟得上大环境的变化。
“现在我开始玩直播了,抖音号叫gy云姐,正打算购买声卡、支架等直播设备,要么不玩,要玩咱就正儿八经地玩。”郭云打开抖音号,给记者展示了这一个月来发布的小视频,获得了很多网友点赞。如今,她正在着手筹建自己的专业直播团队,真正玩转网红经济。
“我会不断学习,把农场做大做强,继续做好产业深度融合,利用网络将特色优质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带领更多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郭云言犹未尽,“今后,我还有3个努力目标。一个目标是粉丝量过百万,一个是资产过千万,还有一个目标是要将自己的农场和品牌推向国际舞台,在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上有一番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的中国梦特别好,我相信,我的梦终将实现,而且不会太遥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王业婷
编辑|赵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