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潘店镇:党员亮成绩 群众来打分

今年,齐河县潘店镇创新党建工作,用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在全市率先推出党支部、党员在线评定智慧系统,增设群众评议环节;探索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开展“初心三人行”活动;实施过硬支部梯次推进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干事创业不松劲、作风建设不松懈的良好局面。

为党员评星级
“晋位奖”激发干事活力

“9月我们村刚对党员进行在线测评,获得四星和五星的居多。”9月30日,潘店镇靖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涛给记者看了考评登记册。

5月,潘店镇建成了党支部和党员在线评定智慧系统,并高标准建设了星级评定中心。镇党委委员孟令华介绍,参与系统测评的党支部、党员在测评系统管理后台预约后,在星级评定中心大屏幕上生成考核二维码,党员、群众通过手机扫码进入测评界面,答题后完成测评。测评结果在智慧平台显示并生成评定报告,按照自评占20%、互评占20%、群评占40%、点评占20%的比例计算综合得分,突出群众的话语权,真正实现“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镇上通过党支部、党员评定,在后台生成评定报告,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对党支部、党员问题清单进行公开,同时作出整改承诺。

为提高五星级村党组织含金量,该镇推出底线管理的办法,明确9条不得评为五星级的情形,在后备力量培养、集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投入、干部遵章守纪等方面标高底线、划出红线。

“五星级村党组织由德州市委组织部统一授牌表扬,四星级村党组织由区县组织部门授牌,牌匾一律悬挂在村办公场所室外显眼位置。”镇党委书记张炎说,评星定级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奖挂钩,被评为五星级的,“两委”成员享受“星级奖”,书记年报酬达到5万元;实现星级晋位、后进变先进的,发放“晋位奖”。对三星级的,由上级约谈提醒,二星级的纳入软弱涣散整顿范围,连续两年二星级以下的调整村党组织书记,推动村党组织抓紧补齐短板问题,尽快晋位升级。

“初心三人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要不是村里及时疏通堵塞涵洞,今年雨季我们家屋后头准被雨水淹了。”郑刘村村民商小玲感慨地说。5月,村党支部书记郑业国在走访入户时发现,商小玲家房后的排水沟涵洞严重堵塞,一下雨雨水会危及商小玲家房体。第二天,郑业国便带着工具将堵塞的涵洞疏通。村党员干部能及时发现问题,正得益于该镇开展的“初心三人行”活动。

该镇探索由党支部成员、党员、群众三方组成“三人行小组”,按1名支部成员联系5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5至15户群众的比例,开展“初心三人行”活动,做到“生病要去看、民意要去听、政策要去讲、吵架要去劝、困难要去帮”五上门;“群众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喜事丧事必到”四必到;“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四必访。

“走访时党员们要带着党员联系卡和连心结亲走访记录本,每月都需要有联系户签名。”孟令华介绍,党员活动日进行情况汇总,研究解决方案,建立走访台账,公开问题情况,推行问题解决支部承诺制。

此外,潘店镇探索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落实,探索了“四议三审两公开”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事前审查、事中审视、事后审计,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在村民自治机制推动下,近3年来,镇上累计投资9000万元,对83个村实施了街巷硬化,建设计划、建设标准、建设质量、工程验收结算都在村民参与监督下展开。

该镇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发挥村党支部牵头抓总作用,发挥综合执法、网格员、村民议事会、法律顾问、警务助理五支队伍的作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过硬支部梯次推进工程
“能人”领着干“能事”

“我们合作社今年收获的大蒜品质特别好,一会儿可以视频给你看看。”9月30日,西腰村大蒜种植合作社内,西腰村党支部书记张化春正和越南经销商通过电话洽谈生意。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建设大蒜加工厂房1.3万平方米,流转土地7000多亩,18个村庄的2200多名村民入社。

张化春是西腰村走出去的能人,2017年被镇上邀请回村,此前一直在东南亚国家做板材销售生意。为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他想到了种大蒜。“东南亚国家的人爱吃大蒜,但因气候原因无法种植。”张化春说,合作社目前厂房里存放着2万吨大蒜,价值6800万元,他跟村民们签订了收购合同,外边1.5元左右1公斤,他2元1公斤收购,一亩地能为村民增收800多元。

潘店镇围绕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过硬支部梯次推进工程,通过“能人”领着干“能事儿”,打造了靖庄、刘洼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试点。抓软弱涣散村整顿,建立后进村整治台账,2018年以来,8个软弱涣散村全部实现了转化提升。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工程,建强农村党支部,抓好村集体增收,坚持分类施策、一村一策促进增收。产业基础较好的西腰、岳刘等20个村通过农产品经营实现增收;雾头、刘洼、北街等6个村通过土地租赁、商品房租赁增收;西赵、洪张等土地较多的42个村重点发展“边角经济”和土地承包增收等。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95个,10万元以上的村38个,提前完成全年增收目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王业婷
编辑|于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