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四措并举用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 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德州市以深化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积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下沉,建立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持续提升基层人力效能,初步构建起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抬高“天花板”,拓宽晋升空间

在乡镇(街道) “七办五中心”职数配备上,明确办公室主任由乡镇(街道)领导副职兼任,另可配备1名副科级副主任;中心主任可按副科级配备,有效解决晋升渠道问题。

用好“储备粮”,挖掘存量潜力

推动编制资源跨地区跨领域跨层级统筹调配,在县市区前期自行分批下放部分行政事业编制基础上,为乡镇(街道)下沉事业编制共计1909名(含市县两级下沉城市社区事业编制569名),有效缓解了乡镇(街道)人员编制需求压力。坚持用编进人计划优先向乡镇(街道)倾斜,对各县市区提报的乡镇(街道)用编进人计划原则上足额满足,近年来,每年为乡镇(街道)机关下达用编进人计划300名左右,目前各乡镇(街道)行政编制空编数均控制在3名以内。

扩充“种子库”,建强干部队伍

建立务实高效用编进人制度,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市委组织部进一步优化报考程序,将组织推荐作为报考前置条件,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报名人选的现实表现、工作实绩、人事档案等情况集体研究、择优确定报考人选。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聘中,重点参考乡镇(街道)意见,放宽有关资格条件,充分满足乡镇(街道)对人才的需求。注重从长期服务基层人员及本土人才中招考、招聘。有计划地选派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挂职,选拔乡镇工作人员到县直部门单位工作。平原县实施优秀年轻干部“8090”培育计划,选拔一批“80后”“90后”担任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百名干部基层淬火”,选派县直部门百名40岁以下、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分别到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省定贫困村和纳税过千万的企业,或任实职、或挂职、或任“第一书记”,在一线历练增才干。

注入“强心针”,激发干事激情

严格借调乡镇(街道)工作人员规定,借调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均提高到20%。深入落实乡镇津贴补贴制度,实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积极探索推进乡镇(街道)政府购买服务,严格预算管理,规范购买程序和承接主体确定方式,规范合同管理,确定绩效评价。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充分激发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本地实施办法,建立基层干部差别化激励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影响期满后继续大胆使用,营造了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良好环境。围绕满足基层干部就餐、住宿及承担急难险重任务需要,抓好乡镇机关“五小”建设。宁津县制定《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机关“五小”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满足基层干部需要,投入600万元支持乡镇(街道)机关“五小”建设,并对建设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切实做到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

德州机构编制

(作者:​德州机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