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孟祥胜:践行“枫桥经验” 打造双拥特色品牌

       

       宏伟蓝图已绘就,笃学实干谱新篇。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立足新优势,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全力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全面打造德州双拥特色品牌。就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孟祥胜。


新起点——

德州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若干亮点做法全国全省推广

      据孟祥胜介绍,我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自组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克服人员不足、基础条件有待完善等诸多困难,牢记使命,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勇担全国试点任务,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齐河试点经验”和“德州做法”在全国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作出重要批示。探索实行“1+1+N”优抚对象商业保险模式,每年为1.7万名优抚对象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妥善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退役军人群体保持和谐稳定。10月20日,德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圆满成功,实现“三连冠”。


     “这份荣誉的获得不是终点,是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起点,激励我们不忘初心,认真履职,切实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退役军人满意。”他说。


新作为——

深入践行 “枫桥经验”

高标准建设服务体系

      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今年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一件大事。孟祥胜介绍,早在年初2月份,我市就在全省率先进行学习推广,启动了创建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服务站服务退役军人前沿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强化主动服务,实现“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关心关爱在身边”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市县乡村“四位一体”、覆盖全员、精准到人的退役军人服务格局构建完成。在安置优抚政策落实、就业创业、接待来访、常态化联系、精准信息数据采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目前实践运行和服务对象反馈看,服务体系建设不同程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整体标准不高,规范化建设尚有短板和死角,有的基层站工作不主动,有的窗口服务情怀温度不够,工作存在冷硬、推托等现象,这与“枫桥经验”相背离。为此,下一步,对表提标,重点提升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以及延伸服务触角3个方面。推动服务体系从“有”到“优”转化,示范型中心站达到60%以上;在服务窗口全面推行“六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相询、一杯热水暖心、一把椅子请坐、一站服务到位、事项一办到底;积极推广各县市区经验,比如,临邑、德城、乐陵等县市区创建油区、物业、电力等行业性退役军人服务站,禹城设立“退役军人服务日”,平原探索通过微信群开展“微服务”,延伸服务触角。


新传承——

狠抓政治引领

凝聚退役军人强大力量

       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共有退役军人近20万人。在全市7904个行政村中,4341名退役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两委”成员,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志愿参加防疫的退役军人1.5万多人,军创企业50余家,提交“请战书”326人次,组织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志愿队、突击队66支,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狠抓政治引领,凝聚广大退役军人强大力量,十分必要。”孟祥胜介绍,我市不断强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同时,积极开展各类退役军人适应性、技能性培训,退役军人事务局长讲授“退役第一课”和专题党课。推选出乐陵市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一批省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示范点)。建好用好荣誉室、荣誉墙,积极开展“张富清同志事迹报告会”“小小英烈讲解员大赛”“红色徽章展览”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大力弘扬正能量。开展“最美双拥人物”“优秀退役军人”“十佳好军嫂”“十佳兵妈妈”等评选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文化品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秀青  通讯员|刘志新

编辑|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