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 改革铸就!平原改革成果入选山东省32个改革品牌,系全市唯一

平原县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改革的思维谋划发展,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以改革的举措争先创优,乡村治理、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40余项工作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

2月21日召开的的山东省改革办主任会议上,平原乡村治理“党建+三治融合”、社会大救助体系平原实践两项改革成果,荣列山东省32个改革品牌,系全市县(市、区)唯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入选全省二十个改革典型案例。“五整治一规范”农村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以省委专刊形式给予全省推广。各项改革成果先后得到省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肯定批示15次,《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82次。

“党建+三治融合”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改革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平原县坚持以系统思维去谋划,思而后定、谋而后动。2017年以来,平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以全面推行村事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以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带动乡村法治规范化,以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探索形成了“一星四化”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具体工作中,平原县20年坚持星级化管理不动摇,以星定酬、以星定奖、以星定惩,创新村干部选任渠道,创新绩效考核办法,创新实施“百名头雁”工程,分类抓实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星级化管理,带动了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形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五种经营模式,累计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86个,流转土地21.7万亩。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全面推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将党员发展、脱贫攻坚、固定资产、集体资金使用等36项村级“三务三资”事项全部向群众面对面公开。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阳光报告会7902场次,群众提出质询1.8万条,村干部当场答复1.4万条,事后答复3500条,县乡协调解决500条,98.5%的村民对答复表示满意。

深入开展“五整治一规范”综合整治,带动乡村法治规范化。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先后组织信访听证会120余场次、普法活动160余场次,下达律师函67件,健全农村各项规章制度46项,收取历史遗留欠款1477万元,无偿清退出宅基地、闲散地90多万平方米,拆除私搭乱建面积35万平方米,理顺土地承包合同5100件,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迈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大力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全县所有村庄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建成734个文明村,其中省级文明村26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依托13个镇级文明实践分中心和734个村级文明实践站(所),组建623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党建+三治融合”改革实施以来,平原县连续三年农村信访下降率居全市第1位。连续两年,以满分的成绩,位列全市乡村振兴考核第1。在山东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一等”县(市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此项改革作为全国34个典型案例之一,进行全国推广。省农业农村厅将其作为全省31个典型案例之一,进行全省推广。

全省唯一社会化大救助体系建设试点县

“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去年以来,平原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率先探索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制度创新、平台研发等7个工作专班,专项推进改革攻坚。2020年4月份,平原县被山东省民政厅列入全省唯一一个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联系点。

改革攻坚,制度先行。围绕构建“全面覆盖、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社会救助模式。平原县推进大整合,将民政、扶贫、教体、住建、卫健、医保等20个部门44项救助职能全部进驻县社会救助中心,实现一窗受理、协同办理、一口办结;建好大数据,对20个部门的44项救助福利政策、数据信息和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梳理汇总、深度融合,细化为“助困、助学、助残”等7大救助板块,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数据,让救助“供需”精准对接;织密大网络,成立县社会救助中心,在13个乡镇、66个社区、878个村设立站所员,形成了无缝对接的救助网络;搭建大平台,以市民政局大数据为依托,研发设计了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市民热线12345呼叫平台和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信息网等“一网三平台”,推动救助工作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

2020年6月30日,全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平原县举办。截至目前,全县利用平台办理救助业务1313件,1333名困难群众脱困。

“加减法”改革经验全省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减”出加速度。在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全市第1、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预评估第1的基础上,平原县在全省率先探索了项目“主辅并行”审批机制改革。

“主辅并行”审批机制,即将项目立项、取得土地、规划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多图联审、招投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相互关联的事项作为主线,将环保、水保、抗震、人防等独立事项作为辅线,简化审批流程,“双线”同步审批,提高证照办理速度。以改革为契机,平原建设项目事前审批时间由法定45天压缩至7天,全流程由200天压缩至92天,擦亮了“原满办”政务服务品牌,入选省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典型案例,在全省发文推广。

政务服务做减法,基层文化供给做加法。去年以来,平原县围绕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公益+志愿”“共建+共享”“线上+线下”三条路径,遴选了213名文化中心管理员,组建全市首支文化中心管理员队伍;与县邮政文化传媒、盛程吕剧团等50余家企业、社团组织建立文化创建共同体,举办展演200余场次,发放县级消费券20万元;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数字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馆工程等,策划多种线上活动,参与人数超50万人。

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改革提升了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荣列全省二十个改革典型案例,以省委专刊形式给予全省推广。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去年以来,平原县新增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等省级以上试点11个,为历年之最。

“当前区域竞争是改革的竞争,是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今后我们将继续做领跑改革的表率。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营造最佳营商环境上先人一拍,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上快人一步,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大伟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