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10)| 从兄妹识字到夫妻开荒

从兄妹识字到夫妻开荒

在延安时期,有两部秧歌剧《夫妻识字》和《兄妹开荒》,以鼓舞人心的气质和军民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讴歌了解放区翻身农民热烈开展学文化和大生产运动的精神风貌,唱遍全国,经久不衰。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神秘部队从渤海湾畔向大西北挺进,加入西北野战军后杀向了打胡宗南马步芳等国民党匪军的战场。在硝烟滚滚的战场后方,有一对男女兵娃娃,从表演《夫妻识字》中相识、相恋,到表演《兄妹开荒》时修成正果。确切地说,他们是从“兄妹识字”到真正的“夫妻开荒”,巧哉!妙哉!他们没有青涩男女的山盟海誓,却有实实在在的地老天荒。互相欣赏、互爱互敬,相扶相携,恩爱一生,在新疆兵团,在天山南北传为佳话。



王书文、苑秀芝夫妇

他们的名字是王书文、苑秀芝。

1948年12月,永丰战役取得胜利后,部队进驻陕西合阳县黑池镇休整,开始组建2纵独6旅文工队。此时,时任教导旅宣传科长的黄铭,赴河北招收的700多名学生兵。旅政治部决定从学生兵中选拔一批人员,到文工队当京剧演员和话剧演员。1948年2月从河北饶阳参军的苑秀芝,从此成了文工队的一名话剧演员;从1946年底参军的山东宁津兵王书文,也由独6旅16团宣传队调入文工队。王书文、苑秀芝因爱而生,因战而识,因戏结缘。他们共同演出的第一出戏,竟是《夫妻识字》。

王书文,1930年9月出生在山东宁津的一个农村。日本投降后,鲁北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王书文家分到了四亩半土地,全家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毛主席。渤海教导旅到宁津县征兵,王书文同村136名青年一起报名参了军。16岁的王书文走进军营,开始了大练兵活动。他的文艺天赋被领导及时发现,不久便从1团1营3连调到团宣传队。在宣教股长兼宣传队长张洪的带领下,他们编写了话剧《歌唱刘华顺》和《王大成归队》,王书文在剧中都担任了主要角色,把刘华顺和王大成给演活了,把部队大练兵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为此,1团宣传队荣立集体二等功,王书文也成了整个教导旅的小名人。



苑秀芝和文工团的队员们

王书文和苑秀芝,来自不同省份的两个新兵,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大西北战场上,在独6旅文工队的编练、演出过程中,在表演艺术的熏陶下,有着共同理想与追求的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

在排练夫妻识字的时候,王书文文化程度不高,苑秀芝给他定下学习计划,一天认两个生字。王书文也真是把识字当成了一件大事,行军时,把生字贴在前面战友的后背上,边走边看边记;在后台等演出时,只要不登台,就在一边学文化,有时学进去竟忘了登台。战斗间隙休整时,王书文提着桶子在大街上张贴标语,他把标语抄下来,回去偷偷问苑秀芝,直到记住为止。后来苑秀芝夸赞老伴王书文,说他学习文化时精神大得很,晚上不睡觉。部队进疆以后,他依然重视学习,养成了大半生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字典不离手,把字典都翻烂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书文觉得自学习文化以来,理解角色快了,背台词无障碍了,战友们都夸他聪明。学习文化的同时,还收获了爱情,真是两全其美的事。王书文后来提升为文工队领导、巴州工会主席等职,用他自己的话说,与当初老伴帮着学文化,并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有重大关系。

后来进疆屯垦戍边,文工团的作用像战争年代一样不可替代。巧上加巧的是,《兄妹开荒》这出话剧,又安排王书文、苑秀芝分别担任男女主角。战友们纷纷开起了他们的玩笑,说这“兄妹”俩可是胜过亲兄妹哩。战友们嘻嘻哈哈打趣,王书文更是从心里往外乐,满脸满身的笑意,苑秀芝在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面前免不了有些矜持,可比起西征路上演出《夫妻识字》来,要从容自然得多。

结婚后的王书文、苑秀芝,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王书文说,在那个年代,生活虽苦,是苦中有乐。那时的我们,劲头大得很,精神大得很,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倒我们。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