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杨福国:黄河水乡荡起的清风



黄河水乡荡起的清风

——读赵方新新著《督扬谈屑》

□杨福国

齐河作家赵方新新作《督扬谈屑》一书很有特点。该书所收作品体式不一,内容纷繁,文风有异。作者在自序中说“我于文学是飘尘,文学于我是清风”,我觉得即便作者在浩渺无际、深邃无穷的文学星空不过是飘尘,但这本书却如拂面润心、醒神明志的清风,带给我们以启迪,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作者。

这部书共分5辑:其一,旧梦碎影。当是作者怀揣文学之梦初涉文坛时的篇什,都是小说,不过不多,仅有6篇,实为不可多得之作。其二,乡关何处。作者关注的是家乡齐河历史上的名人、遗迹,以及文化视角中家乡的今昔变革、成就,这些文章是文化散文,佳言如屑。其三,阑干拍遍。作者把寻游探访追思怀想的见闻感慨,挥洒成篇,辑录在一起。其四,邯郸跬步。作者以文言半文言形式写人记事,古韵发新声,摇曳多姿,均为典雅佳构。其五,野人之曝。作者把评说师友作品、序跋同行新书作为责任和担当,言出肺腑,真挚诚恳。

书的内容上,第一辑所辑录的6篇小说,都是作者20多年前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太阳地》是作者的小说处女作。作者初涉文坛,即跻身《山东文学》,起点不低。《太阳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小说的语言雅俗兼具、趣味横生,有着很强的张力。另外几篇小说的语言也有同样特点,很耐品味。但作者似乎并没有致力于小说的创作,从作者之前出版的《翠微集》可以看出,作者将细腻独到的生活体悟,更多地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本书第二辑,所涉内容虽地域性很强,聚焦了齐河的今昔,但作品视野更开阔,文化味更浓,更接地气,更有文化价值。这些文章,使人生动具体地了解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三辑,可视为作者《翠微集》之后散文创作的延续,不过视野更开阔,更厚重深刻。作者很谦虚,将第五辑命名为“野人献曝”,实际上是一位作家真诚的呐喊与箴言。无论是对师友作品的评说,还是对新秀文集的推介,都表现出作者对齐河文学事业、文化事业的热爱。作者满腔热情,如同痴迷的园丁关注着齐河文学百花园里每一朵花的绽放,对齐河文学大军阔步前进无疑起着引领作用。

单说一下第四辑。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有深厚的古汉语功底。作者曾言小时候偶见一本《唐诗宋词九十首》,钟爱有加,不忍释手。及至读大学,教室里他经常独据一隅,抱着古典文学书默读吟咏。毕业后,他仍然常常“去赶赴一个个古色古香的约会”,并读了《东坡志林》等典籍。对古典文学的挚爱,催生出本书“邯郸跬步”一辑佳构。本辑之文,展现出作者驾驭古汉语文字的高超才华。

作者在自序中,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了反思和自问。他把文学视为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并立志以此抵抗生命的虚无,规划自己的江山。在20多年的跋涉中,作者既获得了踏实感和自足感,也体会了文学的真实滋味。这些年来,作者怀着对文学的敬畏之情写下上百万字,不仅对文字大军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的能力日臻成熟,而且对文字倾注的感情日益深切。然而,当作者在不懈追求的征途中蓦然回首,却发现深爱着的文学似乎并没有同样地爱着自己,并且在冷而硬的现实世界中,文学表现出来的软弱、苍白和虚无,使作者执拗的内心生出无限的苍凉。

我似乎多少能体悟出作者的苍凉之感,但更忘不掉作者自序中那只自鸣得意的公鸡。雄鸡执着一念,不畏夜之黑暗与苍凉,忘我引颈高唱,终究在期待中见到了朝霞与曙光。作者步入文坛以来主要成就在于报告文学,并获得省和全国大奖;但从自序中可以看出,《督扬谈屑》这本书在作者心中有着不菲的分量。作者将此书的面世,作为创作历程的小结,既是回溯往昔,也是开启未来。它的面世,像是黄河水乡上荡起的一股清风,对齐河文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

(原载于20212年4月9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