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必须赢的“战役”:亩均论英雄 | 德州市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暨“双50强”企业专题研讨班纪实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连绵阴雨并未阻挡企业家们的学习热情,班级气氛高度活跃,课堂课下交流频繁,思想碰撞愈加激烈。尤其是由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特约教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楼迎军分享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之浙江实践》课程,通过对“亩均论英雄”改革的追根溯源、细分解读、深度挖掘,充分激发了企业家们的热烈讨论,让大家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涌起了一股拥抱变革、激流猛进、舍我其谁的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楼迎军教授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践经验,即:“风火轮”的速度,及时跟进配套改革;“金箍棒”的威力,开展“标准地”改革;“绣花针”的功夫,分级搭建数据平台。具体操作中,将所有工业相关经济体全部纳入“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区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工业平台四类,从效益、效率、环保、科技四个维度,设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六项指标为行业、企业打分,根据得分制定不同的奖惩措施,并成功实施以亩均税收为核心的对赌协议,极大地推动了浙江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将这一经验成功推广至农业。楼教授深刻剖析了“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内在价值,即:给历史赋予意义,给现在建立坐标,给未来指明方向。

楼教授的授课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唤醒了企业家们对于“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深层认识,加强了大家对评价改革的接纳包容力度,甚至给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引发大家的深度思考:如何通过“亩产效益”评价的各项指标更为准确地审视企业和所在行业发展现状,如何透过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找准企业的短板和弱项并实施有效改革,如何为改革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利用评价指标更好地谋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等,这些都深刻考验着企业家们的智慧和能力。

同时,浙江的成功经验也给政府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因地制宜吸收借鉴浙江“亩均论英雄”的有效经验,如何避免形式主义而真正让改革发挥推陈出新的应有作用,如何拓展改革评价外延为企业提高亩均效益“开药方”,如何以“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等,都是下一步我们将要研究实践的重点。

“亩均论英雄”是改变以往要素资源配置错位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德州工业经济弯道超车的必争战场。“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必须打赢。“双50强”企业作为德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脊梁,自当冲锋在前,树立起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市工信局作为“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牵头部门,自当义不容辞,坚决扛起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思想决定行动。此次专题研讨班为我市“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深度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政企携手,相信一定能够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阅读:“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始于2006年浙江绍兴柯桥区的“亩均效益”评价试点。2018年1月,浙江省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十九大号召,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12月,山东省出台《关于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启动“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德州市工信局积极响应省里号召,于2020年6月完成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亩产效益”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优、要素贡献率低、区域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将评价范围推广至规模以上及占地3亩以上的规模以下企业,同时跟踪配套制定差别化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企业倾斜,倒逼低效企业提档升级或淘汰出清,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李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