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择业观 就业天地宽 | 我市为青年就业创业办实事系列报道之二

6月29日,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排位赛在德州学院七点创业谷举办。带来“基于骨骼识别的智能骑行Bike fit试验平台系统”项目的能源与机械学院学生尹皓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此后不久,他将代表德州学院参加省级比赛。得益于我市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尹皓与兴趣相同的同学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

在我市高校,像尹皓这样,许多大学生择业观开始发生转变,自主创业、下沉基层、主动出击,就业选择范围日益扩大。

创业带动就业闯出一番新天地

6月27日,在德州学院附近一间400平方米的门市房里,德州学院毕业生赵利敏正和施工人员沟通设计方案。趁着学生放假,把自己的培训学校重新装修。

“我经历过专升本后想做一个统招专升本的培训班,争取让更多的学弟、学妹考上本科。”这是2017年赵利敏的创业初衷。2018年赵利敏专升本考入德州学院,吴钩教育团队正式入驻德州学院七点创业谷,在学院大平台的资金奖励与师资支持下,吴钩教育从2017年招生25人,到2020年的50人,再到今年限定名额的70人,吴钩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除了创业者自身的“源动力”,学校积极开展精准的创业指导服务也至关重要。

德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级本科生王冰崧从一上大学就想创业,最初比较艰难,做过淘宝男装、隐形眼镜等项目。这期间辅导员起了很大的作用。“辅导员鼓励我、引导我,给我讲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为我提供免费场地,针对创业项目进行定向辅导,提高了我创业的成功率。”王冰崧说。最终,他成立了梅斯塔桑医美集团,用了10年时间先后在德州、济南开办了3家医疗美容医院,带动就业50多人。

“学生自主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一项新课题。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意贴近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造能力,使学生的创业之路稳健而富有成效。”德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吴玉泾说。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树立行行建功的择业观

就业季,我市高校积极倡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与领域就业,不少毕业生也纷纷转变就业观念,把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到基层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择业期间,我积极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也得到了一些机构的录用通知。后来学校通过西部计划宣讲、就业政策宣讲等对我们毕业生开展关于新时代青年应该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教育活动,我意识到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些更有意义的事。”谈起自己的就业打算时,德州学院2017级学生马皓宇说。去年,他顺利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目前在日喀则市政协办公室秘书科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从2004年开始,德州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创新宣传招募形式,制作“德州学院志愿者对学弟学妹说”西部计划宣传视频;采用笔试选拔、心理测试选拔、个人表现选拔、面试选拔;创新跟踪服务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17年来,先后有174名学生选择到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截至今年6月,德州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共有89人在岗,42人考录公务员、教师编制等,扎根西部。

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6月28日,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阳接受了记者采访。

2018年7月他与同在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师弟张金、刘书程一起走上了创业路,想在食用菌行业做一番事业。恰巧当时夏津县委组织部、人社局和乡镇通过食用菌QQ交流群向业内精英发出邀请。经过实地考察对接后,县人社部门答应帮助他们申请10万元的贴息创业贷款,团队成员还享受每人每月1000元到2000元的生活补贴,并协调免费人才公寓、办公室及种植基地。天时、地利、人和,促使他们决定留在夏津创业,发展“林下经济”。如今,他们已发展了30亩赤松茸和羊肚菌种植基地,带动了60多名当地贫困户就业,产品远销广州、上海。

在我市,像聂阳一样享受到创业政策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建立创业基金,研究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在注册、税收、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市人社部门针对在校大学生“三个一”创业能力培训,构建起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互动机制;共青团德州市委开展助力青年就业创业“鲁青基准贷”工作等。

“我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德州就业创业。”德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出台政策,提出人才来德州工作,只需拎包办公;在德州生活,只需拎包入住。对来德州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科研场所;大学生最高可享受100平方米房租补贴。另外,针对大学生,有“预引进”在校大学生、实施“人才回引计划”、鼓励来德州实习等政策。我市正以对人才认识的高度和留住人才的温度,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良好环境,以人才的“满意度”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 | 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