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手记之运河经济开发区:新运河展现新速度

新运河展现新速度

——2021年上半年全市现场观摩记者手记·运河篇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贺

面对新机制、新环境,新挑战,改革后的市运河经济开发区何去何从?运河新区坚持用项目、用成绩说话——这里不仅有新项目,更有新服务、新速度!

今年以来,运河新区围绕“一年起步、三年翻番、五年跨越”总目标,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税收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9.3%,税收占比93.7%;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持续稳居全市前列;实现进出口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70.9%,实际利用外资205万美元;在2021年3月公布的省级开发区考核中列全省第49位,全市第一位。  

数据反映发展质量,更彰显工作效率。改革后的运河新区,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招商引资快速起势。该区重点谋划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3大主导产业,围绕医疗装备、电子和电工专用设备、热加工材料、高端纺织新材料、动力电池等细分领域,编制产业规划,构建产业图谱,创建了专业、专家、专班的“三专”招商机制,聚焦发力、狠抓招商。当地还建立行业名录和项目信息库,主要领导带队“点对点”招商,设立2个招商部门竞赛招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平台招商,以情动人、真诚推介,放大每一次合作机遇,跟踪服务、专人盯靠,呈现客商纷至沓来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自去年8月10日,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揭牌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客商200批次,在谈项目116个,已成功签约落地项目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并与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船舶719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车株洲研究所等一批“中字头”企业、院所签订战略协议。更为可贵的是,当地坚持“项目为王”战略,通过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促达产,步步为营、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建设各个环节。

通过实施“1个区级包保领导、1个第一责任人、N个服务保障单位”的“1+1+N”“保姆式帮办”服务责任制,运河经济开发区目前已经可以为企业帮办立项、审批、规划、征地、拆迁、招投标等35项手续,或提供建设环节的一条龙服务。该区还精选“项目保姆”靠上服务、推进专班联席解决复杂问题、领导班子定期研究瓶颈困难,切实保障各个项目顺利推进、高效建设。


新速度体现新作风,必然有新气象、新成绩。本次观摩,当地有关负责同志的一段介绍令人印象深刻:今年4月12日,该区的雪榕生物四期日产102吨金针菇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仅用1个月就正式开工,并在6个月内投产。如今,这样的速度,在当地已几乎成为常态。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