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李丽:雨中读《虞美人•听雨》

雨中读《虞美人•听雨》

□李丽

昨夜,风雨交加,倚窗听雨,随手翻开了宋朝诗人蒋捷的诗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诗人以“听雨”复沓串联,一以贯之,三幅画面,浑然一体,跌宕起伏,不仅渗透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而且体现了诗词本身深刻的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诗人眼里,少年听雨是“歌楼,红烛,昏帐,”是贪玩儿的年龄,灯红酒绿,一掷千金,醉生梦死,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是的,少年听雨,无论是春雨还是秋雨,听起来都是意气风发,轻舞飞扬,豪情与壮志,淡雅与悠然,少年情怀总如诗,是一件很幸福美妙的事。而壮年听雨,则是“刻舟,断雁,江阔,西风。”兵荒马乱之际,尔奔曲走,颠沛流离,万种离愁,像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蕴含在诗人所展示的这幅图画中。是的,中年听雨,忙里偷闲,偷闲听雨,酒满半壶,亦可凄然可悲,亦可悠然可喜,听其声,听其辞,听其润,听出一份责任,听出一种激情,听出一首音乐,听出一番感叹,听出一丝愁绪,听出一种哀怨,更听出一种释然。老年听雨,则是“鬓已星星,悲欢离合,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蒋捷眼里,而今暮年,人生已“下”,江山易主,听雨僧庐,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是的,晚年听雨,听的是寂寞孤独,听的是悲欢离合,美好过,坎坷过,拥有过,失去过,每次的回忆就像洗涤一次心灵,即使做不到心如止水,还是要放宽心胸,坦然面对……

时代不同,心境不同!时代不同,听雨的感觉迥异!蒋捷是一位遁入山林的亡国词人,即使诗文造诣再高,那时的心境也只能是悲怆和凄清,以及无奈的释然。而今天听雨的我,是作为一名刚进入退休生活的中年人,生逢盛世,衣食富足,清茶一盏,咖啡一杯,斜倚窗前,思绪纷飞。今天的少年,是日后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校园里高房大厦,窗明几净,环境幽然;他们可以利用假期走进山区,领略自然风光;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变迁;走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走进城市乡村,感受城乡的腾飞;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培养爱心,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走进军营,学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舍小家爱大家的奉献精神。让少年们的情感倾注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胸中激荡的定是浓浓的爱国情怀。


今天的中年人,正是国之柱石,爱岗敬业,忘我奉献。是教师,就想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是医生,就想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是企业家,就想给百姓多提供就业机会,多为国家纳税……作为老年人,无论身居城市或乡村,均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就拿我个人来说,母亲是退休教师,现住德州,婆婆是一农村妇女,居住乡镇社区,他们都身体硬朗,子女孝顺,吃穿不愁,生活美滋滋。两位老人时常对我们说,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我现在就是过得神仙的日子,你看现在的美国,有多少老太太在疫情面前丢了老命啊。”


是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夏日的雨夜,听风,听雨,听人生,享受慢读的乐趣,听懂雨声的奥秘,不断增添生活的韵味与诗意,太平盛世,岁月静好,我们在欢声笑语时,世界的另一端却在哀嚎遍野。你所在的太平国度,可能是别人做梦都求之不得的世界。感恩祖国!感恩我们的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朱代军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