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SPECT/CT正式投入使用

7月19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新引进的“侦查”利器——核医学SPECT/CT设备——德国西门子品牌的Siemens Symbia Intevo6型高端SPECT/CT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上午8点,6名提前一天预约的患者陆续来到了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大厅,工作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注射显像剂前、注射显像剂后、检查时及检查后的各种注意事项。护士给患者埋留置针、注射显像剂。患者接受注射后,在SPECT/CT注射后等候室等待2小时后才可进行检查,期间工作人员督促他们多喝水、多排尿,避免尿液污染衣物。

注射2小时后,第一名患者在听到叫号系统通知后,进入SPECT/CT检查房间,工作人员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摆好检查体位,开始全身骨显像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在留观室观察,等待工作人员通知后由检查区出口离开。

“我们今天一共检查的6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接受了断层融合显像检查。”核医学科副主任邵元伟说,不同于全身骨显像生成的平面图像,断层融合显像针对局部,能生成SPECT与CT的融合图像,更加清晰直观的检查代谢异常部位。“第二名患者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全身骨显像发现左侧第一胸肋关节处代谢异常增高,怀疑有(肿瘤)骨转移或退行病变。通过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排除了骨转移的情况。”邵元伟介绍说。

下午1点,6名患者结束了检查,邵元伟带领其团队将当天检查图像进行后续重建、融合处理等工作,并书写、审核报告。第二天上午,患者就可以领取报告与胶片了。邵元伟说:“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有助于临床了解骨骼疾病的全身病变特点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系统的影像学依据。”

邵元伟介绍,目前该院核医学科引进的这台SPECT/CT是国际上较先进的核医学检查设备,在骨骼、甲状腺、肾脏等疾病的功能影像诊断中具有强大且独特的优势,对骨转移瘤、原发性骨肿瘤、骨坏死等病变的SPECT/CT全身骨显像比普通X线拍片或CT检查可早发现3到6个月;对一些较易发生骨转移的病变,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通过该检查可以更早发现转移灶。此外,SPECT/CT显像对诊断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早期了解心肌血供等,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中心SPECT/CT的投入使用,将开启医院分子影像精准定量、个性化治疗临床应用的新时代,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也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患者,为患者精准治疗铸就保障。

相关链接

什么是SPECT/CT?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以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涉及核物理、核技术、医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人体,在体内被特异性组织/病灶吸收、分布、排泄,在体外利用探头进行探测到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从而显示放射性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病灶的差别,来分析其血流、代谢、功能等。SPECT/CT是两种成像设备的完美组合,是把SPECT和CT两种成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核医学显像仪器,一次摆位可获得SPECT图像、CT图像及SPECT/CT融合图像;实现了SPECT功能代谢信息影像与CT精确解剖结构影像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影像信息资料。

主要优势

1、反映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反映组织器官的血供、代谢功能状态;敏感性高、可较早发现病变。

2、功能成像与解剖成像相结合,可解决SPECT空间分辨率差、定位困难的问题;

3、分子成像,能反应组织器官生理生化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分子水平信息;可定量分析;

4、安全、无创;

SPECT/CT能做什么检查项目?

SPECT/CT能够探测组织内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多少,是以显示脏器功能和代谢为主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骨骼、肺、肾、甲状腺、肝脏、心脏等脏器多种疾病显像,尤其在骨显像、肾动态、甲状腺显像方面应用广泛。

可做检查项目

1. 全身骨扫描(可加做局部断层扫描):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可进行疾病分期、骨痛评价、预后判断、疗效观察和探测病理性骨折的危险部位;

2. 肾动态显像:实时了解肾动脉疾病及双肾血供情况,对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进行准确判断;了解上尿路通畅情况及对尿路梗阻进行判断;了解糖尿病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

3. 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和良恶性鉴别,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高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和诊断;甲状腺大小和重量的估计;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和定位具有独特价值。

德州日报“德州健康云工作室”出品

记者、编辑|唐志梅 曹清 通讯员|张月华

审核|李玉梅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