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脱贫路上的难忘岁月—— 德州市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林的扶贫路

7月28日,正在工作的李林接到了夏津县曾经的一贫困户的微信视频:“你看看我家刚下生的小羊羔,当年你带来的扶贫羊,已经下了好几茬了。”

这些年,逢年过节或重大日子,李林总是接到他扶贫工作过的村里的老乡们发来的微信或打来的电话。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曾经的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

“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才行啊!”在税务系统工作近40年的李林,始终将“老百姓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作为工作航向标。2013年3月,按照市局工作安排,他开启了在基层4年的扶贫之路,他带领群众担当实干,创新工作,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税务人的力量。今年6月11日,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李林被省税务局记个人三等功。

李林在德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辅导群众办税缴费


“老黄牛”精神打下群众基础

2013年3月,倒春寒,那年德州的春天格外寒冷。

习惯了机关办公室工作的李林,穿上厚棉衣,带上简单的日用品,一腔热血来到了扶贫的第一个村——夏津县郑保屯镇八屯村。这里距离夏津县城还有几十公里远,初来乍到,他就住在村委会办公室,工作生活条件与城里比可谓天壤之别。眼前的困难没有磨灭他工作的热情。

干农村工作,必须先做到心中有数。“扶贫惠农政策有哪些?老百姓怎么想的?他们最需要什么?怎样为全村发展谋长远?这都是我迫切了解的。”李林说,他将基层工作解读为“良心活”,既然到了村里工作,就要俯下身子,靶向发力,既要较真碰硬,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报到当天,他跟村干部、党员开了整整开了一天会,将八屯村的基本情况和产业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第二天开始,他又陆续与村内致富带头人座谈沟通,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有了村干部、党员、先进群体的理解和支持,接下来,他开始在村内挨家挨户走访,从家常里短为切入口,用真诚的工作态度打开村民心扉,让村民们畅所欲言。

驻村一待就是3个月不回家,爱人和女儿不放心,来村里探望他。“天天在村里拿着笔记本串老乡家,要么就是在办公室办政策培训班讲致富经,突然觉得我爸那股子干劲儿像20出头的小伙子。”女儿李丹回忆起李林当年的扶贫工作心疼不已,“最让我心疼的是,他常常工作耽误了饭点儿,办公室里备着的方便面常常成了他驻村时的主食。怕他吃垮了身体。”在这个过程中,他摸清实情,联系实际,为日后求真务实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很快适应了新岗位,进入了新角色。

“拓荒牛”精神完成多个不可能

2013年4月5日,小雨,八屯村不见晴已近1周。

李林通过日常走访调研,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大类20余条。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八屯村的水电、上学、就医、养老、致富、文化等方面。全村共有670户2043人,其中学龄儿童300多人。村内有一所小学,承载本村和附近几个村庄孩子的上学。但是,孩子们的校舍还是老旧平房,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许多家长不敢让孩子上学,村里出现了不少失学的学生。

李林认为,教育问题关系到一家一户的未来,学校建设是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为此,他三天两头去县建委规划部门沟通联系,最终规划设计建设一幢1700平方米的3层教学楼和200米的塑胶跑道,预计预算资金170余万元,由县政府统一招标、监理。

2014年2月,学校建设开工。前期多次申请,镇政府拿出15万元作为开工建设启动资金,资金缺口150多万元。资金哪里来?学校建设举步维艰。

李林立刻向自己所在单位和夏津县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协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的多的努力,新的八屯小学于2014年8月底竣工,9月1日正式开学,新生欢天喜地走进新校园,之前失学的孩子们也全部回到学校。

“自从建好了新学校,刮风下雨,村里也不用总担心教室漏雨和学生安全问题了!” 八屯村党支部书记李祖兵感慨道。

在八屯村的两年间,村内亮化、绿化工程也走在了全镇的前列。李林协调资金为村里安装路灯18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他还多次邀请市农业专家来村里指导产业结构调整。“那两年,李书记为八屯的发展打实了底子,如今,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20万元,还被县里评为经济发展红旗村。”李祖兵介绍说,如今,八屯村加入郑保屯镇的集体经济产业综合体,新希望六和、新好饲料厂都落址八屯村,附近几个村的人家门口打工,收入提高了,不用在外奔波了,幸福指数也高了。

2016年,李林(左一)到当地学校看望贫困学生,鼓励她们克服困难认真学习


“孺子牛”精神演奏振兴最强音

2015年3月,李林结束了在夏津县八屯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按照市局党委会工作安排,他又前往武城县鲁权屯镇高官屯社区开展扶贫工作。有了八屯的工作经验,李林在一番细致调研后,找准了目标。经过1年的努力,他协调85万元为社区实实在在干了几件实事,包括新盖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拓宽村内道路,拆除路边废旧房屋19处,美化、绿化村路,修建文化广场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靠实干赢得百姓的信任后,如何让老百姓实现“人人富、户户富”的乡村振兴,是李林不断琢磨的事儿。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创办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3次带领村民去章丘等地学习大葱种植和管理技术,引进章丘大葱种植50余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4年扶贫路,李林用时刻保持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既务虚功,更求实效,他帮扶过的2个村庄都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之路。


李林(左二)帮助高官屯镇修建党支部及村民健身广场


德州日报“德财经工作室”出品
通讯员|张青青 邢彦凯  编辑|王露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