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李炳银:看似寻常最奇崛 ——崔金鹏长篇报告文学《乡村书》读后

看似寻常最奇崛

——崔金鹏长篇报告文学《乡村书》读后

□李炳银

2020年是中国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走向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为了这个伟大目标,几年来,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派驻基层乡村与当地群众团结奋斗改变贫困面貌的“第一书记”的身影。伴随这些忙碌的身影,很多地方的乡村出现了历史性改变,令人欣喜和鼓舞。

崔金鹏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书》,描绘的是德州市派驻乡村第一书记李桂发,多年下沉基层,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崔金鹏所感受描绘的李桂发书记,是一个在鲁北平原地区,以自己全身心的努力同基层乡村群众“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的缩影。

扶贫攻坚被认为是国家重大战略行动,足见其力度难度之大。所以,需要有英雄的品质和战士的性格,需要有智慧和时代眼光的人们参与。从书中驻村书记李桂发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特点。他刚从部队转业到德州市直单位不久,就又像战士一样,被作为扶贫第一书记派驻到乡村基层。他先是在禹城莒镇社区干出了成绩,后又被调到董屯,因成绩更上层楼,群众不舍,延续了两年。再后来,被上级调派到辛寨镇贾坊村建立新功。很多人只干2年时间的第一书记,他却连续干了5年多。这期间,李桂发全身心投入,尽职担当,善谋作为,通过开展科学组织结构(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建合作社)、合理种植、养殖、修路改水、农产品深加工、开发订单蔬菜、建设乡村文化中心等举措,使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质朴真实又饱含深情的描述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开始富裕却是事实。这是李桂发获得人们喜爱、看重的缘由,也是他被授予“全国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原因。

“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乡村亦是一部厚重之书。”李桂发的作为与表现很好地诠释了该书作者这样的理解。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城镇化道路有很大推进,但部分落后贫困乡村依然存在。中国政府树立宏大发展目标,战略性地展开扶贫攻坚行动,就是要使国家在整体上平衡发展,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举措,是中国历史的一次转折和改变。因此,李桂发等成千上万的奋身于扶贫攻坚现场的第一书记们,就是这种伟大转折和改变的直接参与助力者。具体到李桂发的工作成果,真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知容易却艰辛”的感觉。

《乡村书》中记述说,第一书记李桂发将自己的行动总结为“真蹲实住,真情实意,真抓实干,真帮实扶”十六字体会。这十六个字,真要落实并非容易。为此,李桂发长期离家蹲守在乡村,家务顾不上,他时常深入贫困户调研,甚至还自己掏钱买礼品;他“三顾茅庐”,诚结友谊,同像程发军、王风俭等基层干部及广大群众心意情感融合,为贫困户脱贫、为村民谋发展,像牛一样俯身劳动在田野。《乡村书》没有刻意的颂赞高歌文字,笔意语言间却饱含深情,动意深远。作者对李桂发及“李桂发”们的精神行为,对这个群体心血劳动所收获的丰硕成果,对乡村人们命运的改变,充溢着欣喜与欢乐。

中国的文学有很好的乡土书写传统。长篇报告文学《乡村书》既书写历史现实内容,又敏感地发现社会生活重大转变,精准地传递了德州地域环境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命运。田野乡村在作家的书写描绘中,阳光明媚,尤其第一书记李桂发精神性格鲜明,像牛一样背负、奋发、劳动、付出的情景,生动形象。这种滋生于大地厚土的文学生长令人惊喜。(作者系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主编)

(原载于2021年9月7日《德州日报》B3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