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节特刊|乐陵化楼镇:凝神聚力打造美丽粮仓



9月10日,夜幕刚刚降临,乐陵市化楼镇韩桥村幸福苑社区的广场上十分热闹,人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棋牌室里还有人在打牌。

化楼镇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体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各方参与、因地制宜、产业联动、统筹推进的基本思路,突出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让群众放心;着力建设民生工程,让群众暖心;增加农民土地收入,让群众舒心,全面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样板。

解决“急难愁盼”,丰富群众“幸福清单”


“这届村‘两委’班子办事效率真高!这两座桥年久失修已经好多年,现在修好了,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绕远路了,孩子上学放学也安全了。”9月11日,化楼镇沿河村58岁村民赵元东说。

近日,化楼镇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结束,2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履新上岗,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

镇党委书记温海东的办公桌上摆着几页“清单”,全镇各村上报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都列在上面,温海东每天都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进度。他介绍,化楼镇推行新任党组织书记“履新践诺,上马就干”,从小事实事做起,找准工作方向,通过征集“微心愿”、开门听意见、干部晒清单等系列举措,为群众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在化楼镇大徐村,有一条坑洼不平的村路,群众出行、车辆出入困难,成为多年来一直困扰村民的老大难问题。大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完成后,村党支部书记徐风国第一时间组织新班子的党员干部出义务工修路。目前,这条长800多米、宽5米的村路已经修复完成并投入使用。

“为群众办事不分大小。办事要实,凡事用心,才能换来群众信任。”化楼镇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程玉海说。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建设了一分地爱心小菜园,解决“暖心食堂”蔬菜供应问题,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到“暖心食堂”免费就餐。

高屯村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一名党员一盏灯”活动,即每名党员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捐献一盏灯,每天夜晚照亮村里的路。“以前做事底气不足,现在岗位、职责、照片、电话都贴到村委会公开栏内,干部、群众盯着呢,做点事内心也充实,有一种成就感。”高屯村党员高永金深有感触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以惠民利民为根本出发点,从身边小事做起,拉清单,亮践诺,真正将所学所悟落到实处。”温海东表示,化楼镇将继续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丰富群众的“幸福清单”。

农民种田有“保姆”,合力打造美丽粮仓


郑本臣是郑博士村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之一,自2018年村里创办合作社以来,他第一批加入。“以前土地外包给家庭农场的时候,一亩地最多收入四五百元,加入合作社后,每亩地能达到1000元。现在,村里合作社和供销社合作以后,每亩地除了1000元保底,收益好的话年底还有分红。”提起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带来的好处,郑本臣滔滔不绝。

去年1月14日,化楼镇后魏村土地合作社52名社员领到了土地入股分红。这是自2017年后魏村土地合作社成立后,第三年为村民发放土地入股分红。为了更好发挥土地效益,从2018年起,合作社开辟出50亩地,种植辣椒、丹参、糯玉米等经济作物,今年盈利72.09万元,除去各项支出,村民共获得分红30.36万元,村集体收入5.86万元。

此外,去年化楼镇与供销社系统的乐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方共赢新模式,通过规模化土地托管,实现农民、村集体、供销社三方增收,利用先进机械化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增收”难题。

供销社系统通过成立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实行“三化五统十服务”,通过耕地连片作业,增加有效种植面积,节省农药、水肥等生产要素投入近3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深耕深松、节水灌溉、秸秆腐熟等新技术,实现粮食作物每亩增产增效10%以上,其中每亩粮食作物可节支增效400至800元,经济作物每亩可达千元以上。

该镇还修建小型水库4座,修建跃丰屯泵站和杨桥泵站 , 清淤河道近10公里, 27个村的灌溉条件得到改善。

自从有了专职的“田间保姆”,村民享受着耕、种、管一条龙服务,闲暇时间还能外出打工,或选择就职于合作社。如今,化楼镇已经有7个村共3600亩土地推行新模式,粮食增产明显,群众收益大增。

推进“365暖流工程”,让留守人员暖心务工人员放心


“今天的菜有红烧肉、蒸茄子和西葫炒鸡蛋,馒头米饭齐全,没成想我到这个岁数还能享这福!”今年80岁的独居老人王文凯说。9月10日中午12点,记者走进化楼镇韩桥村的“暖心食堂”,正赶上老人们吃午饭。“每天志愿者都来给我们做饭,在外的儿女们很放心。”王文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韩桥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创办合作社,每年集体收入几十万元,2020年开始专门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军人等群体提供免费爱心午餐。化楼镇25名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小队,每日到食堂开展志愿服务,与工作人员一同洗菜、炒菜和餐具消毒,饭后陪老人拉家常。

随着农村外出经商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老弱群体的生活,需要政府和基层组织帮扶、社会关爱。于是,化楼镇按照“三心六有”标准,深入推进实施“365暖流工程”,着力解决留守群体生活、就业、教育等难点问题,真正实现留守人员暖心、务工人员放心。他们先后投入189万元,打造五星级365暖留中心3处、四星级中心10处、三星级中心32处。

他们从管区和民政办、文明办、妇联、扶贫站等部门抽调36名骨干人员,组建“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爱帮扶小组,建立暖留365关爱留守人员全方位服务体系。目前,关爱小组已经与2740名留守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公开结对帮扶干部联系方式,及时接听留守人员来电来访,实现留守人员关爱帮扶工作无缝隙运转。

此外,化楼镇建设四点半学校80处,接收留守儿童1100多名,全部配备空调、监控和文娱用品。为老年人活动场所配置全新棋牌桌椅和健身文化器材。全力打造马家信鸿电子—妇女就业示范基地、韩桥(东高)现代农业有机蔬菜大棚—巾帼创业人才示范岗、聊官厂手工编织妇女就业点等10余个留守妇女精品创业就业示范点,涉及电子、服装、食品、藤椅加工等多个行业,实现1200多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平均工资在2800元左右,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增加收入两不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芦瑞瑞 通讯员|董恒 编辑|芦瑞瑞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