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优化服务 补齐发展短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平行论坛侧记

10月16日下午,“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1”的平行论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市委党校举行。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苑鹏、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向东、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承芳6位专家学者,围绕怎样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发表了主旨演讲。

深刻又精彩的演讲深深吸引着与会者。会场内,大家仔细聆听,不时记录、拍照。不时传出这样的赞叹声:“听了之后很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乡村要振兴,须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合百姓心。怎么改革,如何创新?金文成给出的关键词是“数字赋能”。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动能、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新变革、激活农村资源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金文成表示,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许多地方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应用、重短期轻长远等问题,因此要围绕“数、库、模、网、端、云”6字,系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政府管理数字化的目标。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王立胜坦言,乡村振兴是全方位问题、战略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认识理解新时代城乡发展全局的思想体系和方法准则,而不是农业农村工作若干任务目标的简单累加,更不是单纯的农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县域内的全域振兴,必须要做好村庄建设发展的具体工作,但是如果仍然将理解认识层次、着眼点和基本推进单元放在村庄,就无法将一个区域内的乡村作为整体和体系加以看待,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乡村振兴战略所指向的‘乡村’,并不是实体性的概念,而是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中来定义的关系性概念。”乐陵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妍表示听了讲座后受益匪浅,表示乐陵市将在加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努力,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苑鹏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农村合作经济、农村组织与制度,她尤其重视依靠合作制度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苑鹏认为,小农户经营仍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广泛推行生产合作。其中的关键一点是,合作必须“合民心、顺民意”。

她以青海牧区生态畜牧合作社为例佐证这一观点,“青海牧区成立合作组织,开了近200次会议,全体成员集体讨论,持续了1年时间。推行生产合作,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要有历史耐心。”

胡向东坦言,目前很多地方乡村建设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产局还是很大,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需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各相关部门应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留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我国共同富裕的短板在农民农村,实现农民农村共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做大国民财富‘蛋糕’的同时,切好‘蛋糕’。”黄祖辉表示,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时期,更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通过教育赋能、改革赋能等途径,提升和拓展贫困农户和小农在技能掌握、市场融入等方面的能力。从党委政府层面考虑,则需做好制度衔接、产业衔接和主体衔接,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刘承芳表示,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人才振兴,提升人力资源成本是创新的源泉,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议相关部门全面推行学前教育均等化,充实、稳定和提升学前教育保教人员队伍,全面提升未来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王志冕
编辑|屈大鹏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