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惠民生 | 2年来,德州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9所,新增学位10.86万个

11月19日,我市召开第一场“办实事 惠民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莫明峰介绍我市教体系统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民生工程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全市教体系统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服务对象,聚焦学生、家长需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办成了一些实事好事。

市教体局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解决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期盼。在前几年“全面改薄”,所有学校都达到省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近两年又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这一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9所,整治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154所,新增学位10.86万个,“上公办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同时,注重民办园的普惠化,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661所民办幼儿园在保育质量不降的情况下,降低了入园收费标准。

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尽人意的问题,近几年,市教体局连续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造”、“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快对薄弱学校的建设步伐。同时,大力招聘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开展乡村教师专项培训活动和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提升乡村教师素质。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力量的增强,农村学校的学生开始回流。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我市在全省较早提出了新建居住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的意见,并严格落实,教育资源不断扩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去年,全市中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全部化解,过去“六七十人挤在一个教室”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这几年,市教体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不均衡,市级层面上,“一个盘子”来谋划,建立了三区校长、教师交流机制,通过跨区交流、跟岗学习、挂职、轮岗授课等,带动薄弱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从去年开始,市教体局实行了三区“联教”“联研”“联学”“联考”,取得了良好成效,区域、校际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市教体局坚持“敞开大门”办教育,在中心城区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北京八中等名校都在经开区设立分校,德州学院采取“一托六”模式托管开发区6所小学。改革办学模式,德城区五、九、十中集团化办学,得到了社会群众的认可。

下一步,市教体局将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从体制机制调整、教师校长交流、办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尽最大努力、尽快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李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